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551章 静待时机,智激公瑾

第551章 静待时机,智激公瑾(2/3)

馆学者、技术骨匠以及玄镜台的核心成员,都已经安全抵达预定地点,并开始在糜氏商会的掩护下,建立新的据点和工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石秀也传来了好消息,“猛火油”的小批量试制已经成功,威力远超预期,虽然产量有限,但作为奇兵突袭,效果惊人。

    “千里镜”的改进也取得了突破,观察距离和清晰度都有显着提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便是周瑜的态度,以及一个合适的“智激”时机。

    就在我反复推敲着各种方案,耐心等待最终情报确认的时候,诸葛亮派人前来,邀我过府一叙。

    我心中了然,看来这位卧龙先生,也准备要有所行动了。

    再次来到诸葛亮的住处,他依旧是一身素雅的葛布长袍,神情平静,仿佛之前的“舌战群儒”并未发生过一般。

    屏退左右后,他亲自为我斟茶。

    “子明先生,这几日观江东气象,有何感想?”

    他微笑着问道,目光清澈,却仿佛能洞察人心。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我端起茶杯,轻轻吹散氤氲的热气,

    “柴桑看似平静,实则战与降的较量,已到了关键时刻。孙将军心中已有计较,但似乎还在等待最后的决心。”

    “子明先生所言极是。”

    诸葛亮颔首道,

    “曹操势大,江东内部意见不一,主公(刘备)势单力薄,欲促成联盟,非有雷霆手段不可。”

    他顿了顿,看向我:“亮这几日思虑,欲成此事,关键在于一人。”

    “都督周公瑾?”我接口道,心中暗道果然。

    “正是。”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周公瑾少年英才,执掌江东兵权,深得孙将军信任。

    其人虽有傲气,却亦有担当。

    若能令其彻底坚定抗曹之心,则联盟大事可定矣。”

    “孔明先生可是已有良策?”

    我问道,想探探他的口风。

    诸葛亮微微一笑,却不直接回答,反而道:

    “亮闻周公瑾素有大志,且与孙策将军情同手足,对江东基业极为看重。

    曹操南下,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其欲效仿王莽篡逆之心,昭然若揭。

    若江东归降,孙氏基业毁于一旦,公瑾岂能甘心?更何况……”

    他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了几分,

    “亮闻曹贼于漳河畔兴建铜雀台,网罗天下美女,更曾言‘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大乔乃孙策将军之妇,小乔乃周公瑾之妻。

    此等羞辱,大丈夫岂能忍受?”

    我心中一动。

    来了,果然还是这套说辞。

    虽然不知道这个世界的铜雀台赋具体如何,但以二乔之事来刺激周瑜的个人情感和尊严,确实是一招狠棋。

    “孔明先生此言,若是传到公瑾耳中,怕是……”我故作沉吟。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诸葛亮目光灼灼,

    “亮打算明日再往都督府拜会,与之详谈天下大势,并‘无意’间提及此事,观其反应。”

    “此计虽险,却也直指要害。”

    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只是,周公瑾智谋过人,未必会轻易被言语所激。若他强压怒火,或心生警惕,又当如何?”

    “子明先生思虑周全。”

    诸葛亮赞道,

    “此事确实需要多做准备。

    亮观子明先生这几日虽深居简出,但对江东水军事宜似有独到见解,前日与都督一番‘水军之议’,便颇得赞赏。

    不知先生可有良策,能从旁相助,一同促使公瑾下定决心?”

    他这是在探我的底了。

    他显然不相信我仅仅是刘备的一个普通谋士,对我之前的表现和情报来源也存有疑虑。

    现在,他想看看我是否还有其他的“手段”。

    我沉吟片刻,决定透露一部分,既是配合,也是展现价值:

    “昭近日确实对江东水师及曹军部署做了一些推演。

    公瑾都督乃水战大家,若能有机会再与其深入探讨,或许能就一些具体的战术细节,譬如如何利用我方熟悉水文地理之优势,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只笨重之弱点,进行有效打击等方面,提供一些浅见。

    若能让都督看到更多以弱胜强的可能,或许更能坚定其信心。”

    我没有提玄镜台,更没有提“猛火油”和“千里镜”,只是将我的作用,限定在“战术细节推演”和“利用信息优势”这个层面。

    这既符合我之前展露的能力,也留有足够的余地。

    诸葛亮闻言,眼中精光一闪,随即笑道:

    “好!子明先生此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