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546章 武将激愤,意气难平 (舌战群儒 下)

第546章 武将激愤,意气难平 (舌战群儒 下)(2/2)

东自身的水军优势和周瑜的能力,这无疑极大地迎合了江东武将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语气中充满了鼓动性:

    “曹操远来疲惫,士卒厌战,一旦受挫,必然军心动摇。

    此战若胜,则曹贼元气大伤,数年之内无力南下!

    将军不但可保江东无虞,更可趁势夺回荆襄之地,北望中原,建不世之功!

    此等良机,千载难逢!

    诸位将军皆是当世豪杰,难道甘心将此等功业拱手让与他人,甚至屈膝于国贼之下吗?”

    这番话,既分析了战胜的可能性,又描绘了胜利后的巨大收益和荣耀,直接戳中了武将们内心深处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方才还心存疑虑的凌统,眼神也开始变得热切起来。

    程普、韩当等老将更是捋须点头,脸上露出兴奋之色。

    整个武将群体的情绪,明显被调动了起来。

    大厅内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文臣们或焦虑不安,或低声争辩;武将们则意气风发,跃跃欲试。双方的观点激烈碰撞,争论不休。

    而我,始终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主位上的孙权,以及他身旁那个如同定海神针般稳坐的周瑜身上。

    孙权年轻的脸庞上,此刻看不出明确的倾向。

    他认真地倾听着每一方的发言,时而锁眉,时而颔首,眼神在诸葛亮、鲁肃、张昭以及几位核心将领之间流转,显然在进行着复杂的权衡。

    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压力,让所有人都明白,最终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

    至于周瑜,从始至终,他都保持着一种近乎完美的平静。

    他没有参与辩论,只是偶尔端起茶杯,轻轻啜饮一口,目光深邃,仿佛能够穿透这喧嚣的表象,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他似乎对诸葛亮的辩才颇为欣赏,嘴角偶尔会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但那笑意背后隐藏着什么,无人能够猜透。

    当武将们群情激愤时,他也只是平静地看着,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棋手,在审视着整个棋盘的局势。

    我心中愈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这场“舌战群儒”,无论多么精彩,终究只是一场公开的意见征询和舆论铺垫。

    诸葛亮表现得再出色,也只能争取到部分人的支持,动摇一部分人的立场,但无法直接左右最终的决策。

    江东的命运,最终还是系于孙权的一念之间,以及这位江东实际上的军事统帅——周瑜的态度。

    要真正促成孙刘联盟,关键在于私下的沟通和利益的交换,在于能否拿出让孙权和周瑜都无法拒绝的筹码,以及让他们相信联合抗曹确实利大于弊。

    想到这里,我不禁将目光再次投向周瑜。

    这位与我年龄相仿,却已名满江东的美周郎,将会是接下来我“暗线”行动中,一个极其重要、也极其难以预测的关键人物。

    他对我这个“刘备的参军”,又会是何种态度?

    正思忖间,孙权终于抬起了手,示意众人安静。

    喧闹的大厅瞬间安静下来。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诸位之言,孤皆已听闻。此事关乎江东兴亡,非同小可,孤需仔细思量。

    今日议事,暂且到此。

    孔明先生与子明先生远来是客,且先回驿馆歇息,待孤与公瑾及诸位重臣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他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复,将最终的决定权,再次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我和诸葛亮对视一眼,都明白今日的公开辩论已经结束。

    接下来,将是更为关键的幕后角力。

    在鲁肃的陪同下,我们起身告辞,离开了这座充满了争执与算计的府邸。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