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543章 初抵柴桑,龙潭虎穴

第543章 初抵柴桑,龙潭虎穴(1/2)

    建安十三年,深秋。

    船队劈开微澜的江水,缓缓驶入了柴桑港。

    经历了长坂坡的血腥鏖战与汉津渡口的劫后余生,此刻脚下坚实的土地,本该带来一丝慰藉,但我心中却无半分轻松。

    抬眼望去,这座倚靠长江天险的江东重镇,樯橹林立,商船穿梭,码头上人声鼎沸,一派繁华景象。

    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我却敏锐地嗅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城市的上空,压抑得人喘不过气。

    这里,便是孙氏经营多年的核心地带,江东集团的心脏之一。

    曹操的数十万大军正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兵锋直指荆襄,下一个目标,不言而喻。

    这柴桑城看似平静的江面下,早已是暗流汹涌,激荡着恐惧、野心、观望与决绝。

    “子明先生,孔明先生,鲁肃在此恭候多时了。”一个温和而略带急切的声音在码头响起。

    我顺着声音望去,只见鲁肃一身儒衫,身形挺拔,正快步向我们走来。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但眉宇间那一抹挥之不去的凝重,却泄露了他此刻的心情。

    长坂坡之败,刘备集团实力骤降,这无疑给主张孙刘联合的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子敬先生,一路辛苦。”

    诸葛亮羽扇轻摇,上前一步,拱手还礼,风度翩翩,从容不迫。

    即便是在这寄人篱下的时刻,他依然保持着大汉使臣应有的气度。

    我也上前拱手:“有劳子敬先生亲自迎接。”

    鲁肃目光在我们二人身上转了一圈,重点在诸葛亮身上稍作停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随即转向我,笑容更显真挚了几分:

    “子明先生言重了。二位乃主公与我都督倚重之人,如今亲临江东,共商破曹大计,肃岂敢怠慢?

    馆驿已备好,请二位随我来。”

    他侧身引路,我们一行人便随着他,穿过喧闹的码头,步入柴桑城内。

    街道宽阔,两旁店铺林立,往来行人衣着光鲜,虽不比洛阳、许都那般恢弘,却也自有一番江南水乡的富庶与精致。

    然而,与这市井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街道上明显增多的巡逻士卒,他们盔甲鲜明,步伐整齐,眼神警惕,不时扫过往来行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更让我留意的是,那些偶尔乘车或骑马而过的官员模样的人物。

    他们大多神色匆匆,或眉头紧锁,或低声交谈,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些人看到我们这一行明显是外来使节的队伍,目光中带着审视、好奇,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这一切,都清晰地印证了玄镜台先期送来的密报。

    “报:江东内部对曹操南征态度分裂严重。

    以张昭、顾雍为首的江北士族及部分老臣,多受曹操威名所慑,或亲身体验过中原战乱之苦,倾向于纳贡称臣,以保江东偏安;

    而以周瑜、程普等军功宿将及部分本土豪族、少壮派官员为首者,则认为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凭借长江天险尚有一搏之力,且不甘屈居人下,主战意愿强烈。

    另有部分官员持观望态度,立场摇摆不定。

    孙权本人虽年轻英主,颇有雄心,然面对空前压力,亦在犹豫之中,张昭等老臣对其影响甚大……”

    玄镜台的情报简洁而精准,此刻,我用自己的眼睛和感知,体会着这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惊涛骇浪。

    那些擦肩而过的官员,他们的神态、他们的眼神,无不在诉说着这场即将决定江东命运的内部博弈。

    张昭、顾雍等“鸽派”文臣的影响力,绝非空穴来风,他们所代表的,是相当一部分江东士族对于战争的恐惧和对安逸现状的留恋。

    而潜在的主战派力量,此刻或许正蛰伏待机,或者,也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能够打破僵局的契机。

    孙权,这位年仅二十余岁的江东之主,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将牵动无数人的生死,甚至改写历史的走向。

    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将他推向抵抗的那一边。

    我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一切,将所见所闻与脑海中的情报网络

    一一对应、分析、整合。

    玄镜台在江东布下的暗线虽然时间尚短,远不如在荆州和中原那般根深蒂固,但凭借着糜氏商路多年来在江南打下的基础,以及貂蝉亲自坐镇后方协调指挥,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有效的信息渠道。

    此刻的观察,便是对这些情报最直观的验证和补充。

    “子明似乎心事重重?”

    走在我身侧的诸葛亮忽然低声问道,他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只是随口一问。

    我收回目光,微微摇头,同样低声道:

    “初临此境,为江东之繁盛景象所感罢了。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