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535章 联盟初定,使命待行

第535章 联盟初定,使命待行(1/2)

    翌日的夏口,江风依旧凛冽,却似乎吹散了些许连日来的阴霾。

    经过昨日堂上论势与私下倾谈,我能感觉到,鲁肃这位江东使者的天平,已经明显倾向于联合抗曹。

    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政治远见,恐怕也有被曹操大军压境的现实威胁所驱动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昨夜那番基于“分析”和“推断”的点拨,想必也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定的分量,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联合的紧迫性与可行性。

    今日的会客厅内,气氛比昨日更为凝重,但也多了一丝潜在的期待。

    主公刘备居中而坐,面色虽仍带忧色,但眼神中已有了几分决断的光芒。

    诸葛亮端坐于侧,羽扇轻摇,神态自若,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我和元直分列下首,关羽、张飞二位将军亦在列,神情肃穆。

    鲁肃今日换上了一身更为正式的深色袍服,显得愈发庄重。

    他先是再次对主公的处境表达了同情,并对曹操的咄咄逼人表示了愤慨,这番场面话过后,他终于切入了正题。

    “玄德公,”

    鲁肃拱手,目光诚恳,

    “肃昨日与公及诸位先生一番倾谈,深感玄德公仁德播于四海,虽处逆境,仍有匡扶汉室之志,实乃天下楷模。

    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其势虽众,然骄兵必败。肃以为,孙刘联合,共抗国贼,乃顺天应人之举,亦是两家存亡之关键。”

    他这番话,算是正式表明了自己力主联合的立场。

    主公闻言,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之色,几乎要站起身来:

    “子敬先生能有此远见,备感激涕零!若能得江东相助,备虽兵微将寡,亦愿效死力,与将军共破曹贼!”

    诸葛亮适时地微微颔首,补充道:

    “子敬先生明鉴。曹军远来疲敝,不习水战,内部不稳,此乃天赐良机。

    若孙刘合力,扼守长江,以逸待劳,破曹必矣。”

    他的话语简洁而有力,再次强调了联合的可行性。

    鲁肃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但随即,他面露一丝难色,语气也沉重了几分:

    “玄德公,孔明先生,诸位将军,联合抗曹,乃大势所趋,肃亦决心回禀我家主公,力陈利害。然……”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江东内部,情势复杂,非肃一人之言所能定夺。”

    此言一出,刚刚升腾起的热烈气氛,顿时又冷却了几分。

    主公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关切地问道:“子敬先生,此话怎讲?”

    鲁肃叹了口气,坦诚道:

    “不瞒玄德公,我家主公虽英明神武,志向远大,然毕竟年轻。

    江东基业,历经三代,内部文臣武将,派系林立。

    如长史张昭公等一班老臣,深受先主托付,为人持重,更倾向于保境安民,对曹操势大心存畏惧,恐力主投降者不在少数。”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曹操大军号称八十万,兵锋已临长江,声势骇人。

    此等压力之下,若无强有力之外援以为臂助,并有能言善辩、洞悉利害之使者,亲赴柴桑,当面说服我家主公与江东群臣,恐怕……联盟之事,变数极大。”

    鲁肃这番话,说得极为恳切,也点明了问题的关键。

    他不仅需要回去游说,更需要刘备这边派出一个足够有分量、有能力的人,去“临门一脚”,彻底打消孙权和江东主战派的疑虑,压制住投降派的声音。

    会客厅内一时陷入了沉默。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主公,以及他身旁的诸葛亮和我。

    谁都知道,这个人选,必须具备超凡的智慧、胆识和辩才,才能在江东那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完成这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主公眉头紧锁,显然也在权衡。

    他看向诸葛亮,又看向我,眼神中带着询问。

    我知道,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到了这个关键的节点。

    诸葛亮的出使,是演义中的经典桥段,也是促成孙刘联盟的关键一步。

    虽然我的存在改变了很多细节,玄镜台也提前做了诸多铺垫,

    甚至鲁肃对我的认可度也超出了历史,

    但“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这些标志性事件所能带来的外交影响力和对江东内部的震慑力,仍然是无可替代的。

    尤其是在“明面”上,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的首席军师,他的亲自出使,更能体现刘备对联盟的诚意和决心。

    此刻,并非我争功之时。

    我的舞台,一部分在江东的暗处,一部分则在更长远的未来。

    就在我思索之际,诸葛亮已然心领神会。

    他从容起身,对着主公和鲁肃,微微躬身,朗声道:

    “主公,肃先生所虑极是。江东人心未定,确需遣使前往,晓以利害,坚定其抗曹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