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532章 江东来使,子敬登门

第532章 江东来使,子敬登门(1/2)

    智囊密议方定,众人心中对江东来使的应对之策已然明晰。

    正如玄镜台密报所言,亦如我与孔明、元直基于时局推演所得出的结论,孙权的动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迅速。

    就在我们密议结束的次日清晨,江面上便传来了消息

    ——一支悬挂着江东旗帜的船队,正朝着夏口港缓缓驶来。

    消息传来,营寨中原本弥漫的沉寂与压抑,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石子,荡漾起层层涟漪。

    虽然普通士卒并不知晓来者是谁,有何目的,但那迎风招展的“孙”字旗,以及船队不俗的规模,无疑传递出一个信号:

    有重要人物到访。这在当前四面楚歌的境地下,本身就足以引人注目。

    我第一时间将消息禀报了主公刘备,并简要复述了昨夜我与孔明、元直商议的应对策略。

    主公闻讯,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既有对潜在盟友到来的期盼,也有对自身窘迫处境的忧虑,但最终还是振作起精神,沉声道:

    “子明、孔明、元直所议甚是!

    曹贼势大,孤军难支,若能联合江东,实乃天赐良机!

    传令下去,备好仪仗,随我亲自出迎,不可失了礼数!”

    得到主公的首肯,我们迅速行动起来。

    关羽将军负责整顿港口附近的军容,务求让残存的士卒展现出虽败不馁的气势。

    张飞将军则负责营寨内部的警戒,防止任何意外发生。

    我、孔明、元直则陪侍在主公身侧,准备迎接这位来自江东的关键人物。

    不多时,江东船队缓缓靠岸。

    只见为首的一艘楼船之上,一位身着儒衫的中年文士,在数名护卫的簇拥下,走下舷梯。

    此人身材中等,面容温和,目光清澈而沉稳,颌下留着打理得一丝不苟的短须,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雍容儒雅之气,丝毫没有因为身处我军这残破的营寨而流露出任何轻视或倨傲之色。

    我心中了然,此人,定是那江东重臣,鲁肃,字子敬。

    玄镜台的情报中,对他有“外貌儒雅,内有奇计,胸怀韬略,目光长远”的评价。

    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单看这份在敌强我弱的境地下,依然保持从容镇定的气度,便知绝非寻常之辈。

    主公刘备早已率领我们迎上前去。

    按照礼节,主公上前一步,拱手道:

    “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刘备。不知足下是?”

    他的声音带着长途奔波和连日忧虑后的沙哑,但语气依旧保持着皇叔应有的威仪和礼貌。

    鲁肃亦快步上前,深深一揖,动作标准而流畅,显得极为恭敬:

    “肃,乃东吴鲁肃,字子敬。奉我家主公,讨逆将军、会稽太守、吴侯孙权之命,特来拜望刘豫州。”

    他的声音温润平和,不卑不亢,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原来是子敬先生,久仰大名!”

    主公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热情,

    “子敬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备遭逢不幸,军旅窘迫,未能远迎,还望先生恕罪。”

    鲁肃微微一笑,道:

    “豫州言重了。肃闻豫州仁德布于四海,今遭曹操奸贼所迫,转战至此,我家主公深为挂念。

    今特遣肃前来,一来,听闻荆州刘景升公不幸病逝,肃奉吴侯之命,特来致哀。”

    他说着,神色变得肃穆起来,朝着襄阳的方向又是一揖,算是尽了对故去邻主的礼数。

    此举既合乎礼仪,也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当前的荆州局势。

    “有劳吴侯挂念,亦感子敬先生高义。”

    主公叹息一声,提及刘表,神色黯然,

    “景升兄骤然离世,荆州无主,致使曹贼趁虚而入,备痛心疾首,却回天乏力,实乃惭愧。”

    鲁肃目光扫过主公身后我们一行人,尤其在我、孔明以及关、张二位将军身上稍作停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评估之色。

    随后,他继续说道:

    “逝者已矣。当务之急,乃是如何应对曹操。

    肃此来,二则,便是想与豫州共商破曹大计。

    曹操拥兵南下,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其志不仅在荆州,更在吞并江东,席卷天下。

    我家主公常言,刘豫州乃当世英雄,汉室宗亲,必不肯屈身事贼。

    故遣肃前来,探询豫州抗曹之决心,并共议联合抗敌之策。”

    他的话语直接点明了来意,既表达了孙权对刘备的尊重和期许,也点出了联合抗曹的可能性,将皮球巧妙地踢了回来,试探我们的反应。

    我与孔明、元直交换了一个眼神,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主公闻言,精神一振,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但又谨记着我们之前的叮嘱,并未立刻表现得过于急切。

    他侧身引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