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506章 号令一下,城空人离

第506章 号令一下,城空人离(1/2)

    (建安十三年,秋末,新野)

    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

    并非夜晚的墨黑,而是那种暴风雨来临前,被厚重铅云压抑着的、令人窒息的灰蒙。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焦躁不安的气息,混杂着秋末的寒意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恐慌,像是无形的尘埃,落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新野城,这座我们寄身数载、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小城,此刻正像一个即将被掏空的蜂巢,嗡嗡作响,却透着一股末路黄花的悲凉。

    撤退的命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虽然我和元直、孔明早已在核心层做过通气和推演,但当“弃守新野,全军南撤”的消息真正通过军令和布告传遍全城时,那种瞬间爆发的混乱与绝望,依然超出了最坏的预料。

    我站在县衙的望楼上,俯瞰着这座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城池。

    街道上人影幢幢,火把的光芒如同鬼火般跳跃,映照着一张张惶恐不安的脸。

    士兵们在各级军官的呵斥下,正紧张地将最后的粮秣、军械装上大车,马匹不安地嘶鸣着,踢踏着蹄子。

    而更多的,是那些拖家带口的百姓,他们如同受惊的羊群,奔走呼号,哭喊声、争吵声、孩童的啼哭声汇聚成一片巨大的噪音,撕裂了新野最后的宁静。

    “子明,主公请你过去议事。”元直的声音自身后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我转过身,点了点头。

    望楼下的庭院里,灯火通明,主公刘备、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以及关羽、张飞等核心将领都已聚集在那里,神色凝重。

    “走吧。”我深吸一口气,将胸中翻涌的复杂情绪强压下去。

    现在,是执行计划最关键的时刻,容不得半分差池。

    步入庭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主公的脸上带着深深的忧虑和不忍,显然城中的景象让他心痛如绞。

    关将军依旧面沉似水,丹凤眼中却难掩一丝忧色。

    张将军则显得有些烦躁,粗重的呼吸声在寂静的庭院里格外清晰。

    唯有孔明,羽扇轻摇,目光深邃,似乎在冷静地观察着一切。

    “子明,”主公率先开口,声音沙哑,“城中百姓……唉,如此仓促撤离,他们……”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

    但我必须打断他,将话题引导到既定的轨道上来。

    “主公,事已至此,多思无益。曹军先锋已近在咫尺,新野断不可守。

    当务之急,是尽快按照我们之前商议的方案,组织军民有序撤离,南下江陵,方有一线生机!”

    我的语气斩钉截铁,不留丝毫犹豫的余地。

    这是“明线”计划的核心,也是说服主公接受现实的关键。

    孔明适时地接口道:

    “子明所言极是。我已命人探明,往襄阳、江陵的大路尚算通畅。

    只要我们行动迅速,抢在曹军主力合围之前,抵达江陵坚城,便可暂避锋芒,再图后计。”

    我接口补充道:“我已经拟定了撤退序列。

    翼德将军率一部精兵为前导,开辟道路;

    云长将军率水师沿汉水南下,以为侧翼接应;

    主公与我、孔明、元直居中,统领中军及百姓;

    子龙将军则率精锐骑兵断后,阻击追兵。

    各部务必严守军纪,弹压乱象,尽力保护随行百姓周全。”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安排周密,完全是围绕着“保护百姓南撤江陵”这一核心目标展开的,听起来无懈可击,也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主公的“仁心”。

    主公听着,脸上的痛苦之色稍减,但眉宇间的忧虑并未散去。

    他看向我和孔明,重重地叹了口气:

    “也只好如此了……只是苦了这些信任我们的百姓……子明,孔明,还有诸位将军,万望尽心竭力,莫要让他们……”

    “主公放心!”我们齐声应诺。

    张飞瓮声瓮气地说道:“大哥放心!谁敢捣乱,俺老张的长矛可不是吃素的!”

    关羽也微微颔首:“某必确保汉水通道无虞。”

    赵云更是抱拳道:“云必死守后方,不使曹贼轻易得逞!”

    看着眼前这众志成城的一幕,我心中却泛起一丝苦涩。

    他们都以为,这就是全部的计划了。

    为了保全核心力量,为了那渺茫的未来,这条“明线”注定要承受难以想象的牺牲。

    而真正的“种子”,那些关乎我陆昭未来根基的人才、技术、财富和知识,必须通过另一条更加隐秘、更加高效的“暗线”转移出去。

    议事很快结束,各部将领匆匆离去,执行各自的任务。

    庭院里只剩下我、主公、孔明和元直四人。

    主公又嘱咐了几句保护百姓的话,便在亲兵的护卫下,前往中军准备出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