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492章 密室寒灯,重任在肩

第492章 密室寒灯,重任在肩(1/2)

    孔明离去的脚步声消失在夜色深处,厚重的石门缓缓闭合,最后一道缝隙被无情地吞噬。

    密室之内,瞬间被一种更加沉重、更加肃杀的寂静所笼罩。

    方才与孔明共议时那份同仇敌忾、共商大计的热烈氛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刺骨的现实感,如同这密室四壁沁出的寒意,无声无息地渗透进人的骨髓。

    烛火,依旧是那盏昏黄的烛火,跳跃在我和元直之间,将我们两人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那幅巨大的荆襄舆图上,拉扯出变形而诡异的影子。

    这里,是我在新野府邸最深处开辟的绝对密室,除了我和寥寥几位绝对核心的心腹,无人知晓其存在,更无人能够踏入。

    这里,没有客套,没有伪装,只有最原始的利害权衡,最残酷的生存抉择。

    这里,才是真正决定我们这支寄身于刘备羽翼之下的独立力量,未来命运的枢纽。

    我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试图驱散心中的沉重。

    目光从舆图上那代表着襄阳的墨点移开,最终落在了对面的徐庶脸上。

    元直的神情,与方才在孔明面前并无二致,依旧是那份深沉的忧虑,但他的眼神深处,却多了一份只有我才能读懂的了然与等待。

    他知道,刚才的会议,只是序幕,真正的核心决策,现在才刚刚开始。

    “元直,”我打破了沉默,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方才与主公、孔明他们议定的撤往江陵之策,只是权宜之计,或者说,只是一个摆在明面上的方向。

    若真以为仅凭此策便能逃出生天,那无异于自投罗网,将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徐庶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如鹰:

    “庶明白。以曹操用兵之神速,加之襄阳已降,彼必倾尽全力南下,绝不会容许主公从容抵达江陵。

    若我等携新野官民同行,辎重繁多,行动迟缓,不出百里,必为曹军虎豹骑所追及。

    届时,数十万大军合围之下,纵有关张赵云之勇,亦是插翅难飞。”

    他的分析与我的判断完全一致,甚至更加直指要害。

    这便是元直的可贵之处,他不仅洞悉我的真实底牌,更具备顶级的战略眼光和军事素养,能够瞬间把握住最核心的风险所在。

    “正是如此。”

    我沉声道,“所以,‘撤往江陵’这个目标,对我们来说,它更像是一个……幌子。”

    我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元直的反应。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化为更深的凝重,示意我继续。

    “我们面临的困境,远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加复杂。”

    我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地按在新野的位置上,

    “此番撤离,我们不仅要尽力保全主公、几位将军以及大部分兵士的性命,这是‘明面’上的责任,是维系这支队伍旗帜不倒的基础,也是我们立身于此的‘大义’所在。

    这,是所谓的‘面子’。”

    我的手指缓缓移动,掠过新野周围那些不为人知的标记点,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决绝:

    “但更重要的,是保住我们的‘里子’!是那些绝对不能落入曹操手中,甚至不能在撤退的混乱中损耗分毫的核心力量!”

    我顿了顿,确保元直完全理解我的意思:

    “玄镜台的情报网络和核心密探,绝不能断线;

    格物工坊积累至今的技术图纸、关键样品和那些耗费无数心血培养出来的工匠学徒,一个都不能少;

    崇文馆收集的珍贵典籍,尤其是那些孤本善本,还有蔡大家她们这些传承文脉的学者,必须万无一失;

    糜氏商路的核心账册、资金渠道以及那些忠诚可靠的商业骨干,是未来重建基业的血脉;

    还有,我们那支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私军……这些,才是我陆昭真正的根基,是我敢于在这乱世之中谋求一席之地的底气!

    这些‘里子’若失,纵使主公侥幸逃脱,于我而言,亦与彻底失败无异!”

    这番剖心之言,我从未对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任何人如此直白地讲过。

    但在徐庶面前,无需隐瞒。

    他是唯一一个,从一开始就知晓我部分秘密,并选择将命运与我紧密相连的人。

    徐庶长长地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苦涩,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子明所言,庶早已了然于胸。自颍川一别,子明筚路蓝缕,方有今日之积累,这些心血,断无轻弃之理。只是……”

    他抬头看向我,目光中充满了紧迫感,

    “时间,已经不多了。曹军先锋,恐怕旦夕便至新野城下。

    襄阳既降,道路畅通无阻。

    我们必须立刻拿出万全之策,否则,一切都将化为泡影!”

    “是啊,时间……”我喃喃自语,心中那根紧绷的弦仿佛又被拉紧了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