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闪击突厥(3/3)
唐太宗李世民,乃是千古一帝,其深邃的目光和敏锐的洞察力,让他对于颉利的想法洞若观火。他深知颉利的请降不过是缓兵之计,其内心的真实意图是等待时机北逃,伺机再起。然而,唐太宗也明白,此时的局势极为微妙。如果断然不允许投降,便是逼突厥残部与唐军拼个鱼死网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突厥残部必然会做困兽之斗,这样一来,双方必定死伤甚众,这对于大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但若是轻易允许他们投降,等天气转好,颉利必定会北逃,到时候就是放虎归山,日后必定后患无穷。
唐太宗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决定将计就计。他派鸿胪卿唐俭前去谈判,安抚颉利。唐俭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官,他带着唐太宗的诏书和丰厚的礼物,前往铁山与颉利会面。这看似是一个善意的使者,实际上却是一个精心布置的诱饵,一个死间!
唐太宗的真实想法是拖延颉利,为大军全歼突厥余部创造条件。他深知,颉利此时虽然表面上表示愿意投降,但实际上仍在观望局势,等待时机。因此,唐太宗希望通过唐俭的谈判,稳住颉利的心,让他误以为唐朝真的接受了他们的投降,从而放松警惕。与此同时,唐太宗已经暗中下令,让李靖、李世绩等将领迅速集结大军,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击。
唐太宗相信,凭借李靖、李世绩等将领的军事才能和唐军的强大实力,在这段时间内,必定能将突厥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永绝后患。他深知,只有彻底消灭突厥的主力,才能确保大唐的边疆安宁,为大唐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
唐俭到达铁山后,与颉利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他以诚恳的态度和优厚的条件,安抚颉利的情绪,让他相信唐朝的诚意。颉利虽然心怀鬼胎,但在唐俭的巧妙言辞下,也不得不暂时稳住阵脚,等待进一步的消息。而此时,唐军的主力已经在李靖和李世绩的指挥下,悄然向铁山进发。他们如同黑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接近突厥的营地,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击。
唐太宗的这一决策,展现了他作为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虑。他不仅能够看穿敌人的阴谋,更能够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心理,将计就计,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场战役不仅消灭了突厥的主力,也彻底消除了大唐北方的威胁,为大唐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