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原石,再把石头扔上传送带。
在掸国,翡翠是金饭碗,养活了无数人。
矿工的任务简单:捡石头,往上送。
但有些老矿工不一样,他们眼力毒,能一眼看出哪些石头可能藏着翡翠,悄悄挑出来另放一堆。
第一轮分拣完,还有第二轮、第三轮。
最后出来的原石按品相分成几类:公斤料、蒙包料、表现料、走货料、高料……名堂一大堆。
公斤料在行家眼里,就是没啥指望的石头。
老师傅一眼就能看穿,基本断定这玩意儿不值钱。
说白了,它就是块普通石头,里面有没有翡翠,概率小得可怜。
正因为不值几个钱,卖的时候都是论斤称,一公斤一公斤地算,所以才叫“公斤料”。
比公斤料强点的是蒙包料。
矿上把一堆看不上眼的石头打包卖,价格便宜,谁买谁自己碰运气。
里面偶尔也能出点好东西,但几率跟中彩票差不多,大多数人买了都是白花钱。
再往上,就是表现料了。
这种原石就不一样了,档次高多了。
表面常能看到松花、蟒纹,或者皮壳上有亮光,水头足得很。
这样的料子,哪怕只有拳头大,也可能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要是块头大点,卖个几百万、上千万都不稀奇。
个别特别大的,价格能冲到上亿。
比表现料还牛的是高料。
这可是原石里的尖子生,顶级货色。
国内那些做玉石生意的大佬,最喜欢抢这种料。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