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布鹰三人一听,就准备向阮晨光下跪行拜师之礼,把阮晨光吓得不轻!
他连忙拦住几人,急急忙忙地说:“等等等等,千万别这么干。
十七叔,您这又是搞什么呢?”
十七叔一脸正色:“古代的时候,学手艺要拜师是很讲究的。
晨光愿意把手艺教给你们,那他就等于是你们的师父了。
这规矩不能坏,这是祖上定下来的,一点都马虎不得。”
阮布鹰几个人也在边上点头称是。
他们几人都挺讲传统的,都觉得拜师学艺是应该的事,一点都没有什么丢脸的地方。
阮晨光赶紧说:“不行不行,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搞这套老办法。
再说,对我来说教点东西很简单,并不是什么多难的技术。
我不敢当师父,真的不用拜师啦。”
没想到十七叔理直气壮回应:“你这话说错了。
有句老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晨光既然愿意教你们本事,那就说明他付出了很多,拜师是必须的。”
阮晨光实在没办法了,只好继续劝说:“十七叔,我可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之一,别说教他们这点手艺,就是把我全部技能都卖了我也照样能过得好。
再说咱们都是同一个村子里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他们真拜了师,以后见面称呼一声‘师父’我还真不好意思。
所以我觉得还是不用拜师了吧。”
阮晨光这话让十七叔也没再多说什么,只好同意:“好吧,那就听你的,不拜师了。”
随后他又转过头来对阮布鹰几个人严肃地交代:“你们记住了,这粉条的制作手艺是我们阮家屯吃饭的根本。
你们学会了,一定要尊重晨光,听明白了吗?现在开始,你们就跟紧晨光好好学习手艺吧。”
三个人点头答应:“清楚了!”
说完这话,十七叔转身离开了现场。
阮晨光带着他们来到院子里,笑着招呼道:“过来这边吧,我就在院子里教大家怎么动手,简单得很。”
院子中,他已经提前准备好了一堆原料:有几根高品质人参、一大堆剥了皮的野生山药和红薯。
工具也是一应俱全,可以直接开工了。
他在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这次主要教学内容是如何处理人参。
因为想要做出好吃又养生的粉条,就必须让人参彻底发酵。
关键工序是反复蒸煮与晾晒,总共需要完成九次以上这样的循环。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品既营养又美味。
一旦步骤出现疏漏,最终出来的效果只能是浪费材料。
三个多小时过去了,阮布鹰等人也都顺利完成了一个批次的产品。
阮晨光亲手检查过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虽然这几位的手艺跟自己比还有一些差距,但相比起市面上常见的低端版本来说已经好了不少。
不仅口感提升了,连营养价值也有明显优势。
他说道:“恭喜你们啦,现在算是掌握了制作真正正宗养生粉条的技术。
从明天开始,你们就正式接手这项工作吧。”
三人听了当场目瞪口呆。
原本以为这种宝贝技术复杂无比,
至少得花上两三天功夫深入钻研才有可能入门,
结果只用了短短不到四个钟头就把整个流程搞定。
这也太离谱了吧!
阮布鹰忍不住问:“晨光,听起来好像不太难啊,这就结束了?”
其他人也不淡定了:“我们这样算是学会了吗?”
还有人补充一句:“这手法……就这么几个动作就行了?”
阮晨光笑嘻嘻地说:“没错,你们是真的学明白了。
老一辈常讲——真正的秘诀往往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假本事才会越写越多。
这道手艺本来就很简答,只需要掌握关键一步就行通。
但是没有引路人,别人就算拿到了资料也是做不成像样成品的。”
三位终于想通:
没错,有人教自然轻松;
但如果自己琢磨,哪怕研究个几年都没法突破这最后一层纸。
这些年外面工厂一直仿造咱们这款保健型粉条,但从味道到质量始终不如阮家屯做的那一款。
阮晨光最后总结一句:“技术已经教你们了,接下来就该各自动手练习咯,我也可以轻松一下啦。”
几人一起回话:“好,知道了!”
待三人离开后,电话铃声响起。
手机屏幕一亮,来电人显示的是蜜尔娜。
她平时负责的是度假山庄项目,和各个地方单位联手打造的旅游设施即将对外开放。
目前只剩下收尾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