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 第26章 均势

第26章 均势(1/2)

    童贯有些吃惊,想不到杨元嗣拒绝的如此干脆,场面十分尴尬。

    杨可世等西军本来就对童贯陷害种师道甚为不满,现在看他吃瘪,都在心里乐开了花。

    登州军众将更是只认杨元嗣,什么徽宗官家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童贯了。

    禁军的辛兴宗算是童贯的嫡系,现在成了光杆司令。

    苗傅和刘正彦等后起之秀也对童贯的白沟河之败深以为耻,没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还是童师礼问道:“不知指挥使为何拒绝禁军入城啊?”

    杨元嗣正色道:“杨某素来尊重恩相,不过此时城内尚有契丹残余,人心不稳,此时大军入城,百姓恐慌,恐有不测。”

    “岂能因为元嗣的私情而坏了国事呢?恩相如果想要入城,元嗣愿意亲自牵马,大军入城还请三思。”

    童贯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元嗣说的有道理,下官暂且就不进城去了。”

    杨元嗣也没有再跟他客气,吩咐花荣组织军卒拿了酒肉出城劳军。

    徽宗这边已经接到了金国使节,只是金国的要求却是十分奇怪,也让徽宗困惑不已,不过也给他解决了一个难题。

    金人要求燕云按照现在的占领区划分,平州滦州全部归金人所有,其他州归大宋所有。

    如果大宋能够答应这些条件,那么金国可以免除岁币。

    如果不答应,女真人威胁刀兵相见!

    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宋不得让杨元嗣驻扎在燕云,这个是谈判的必要条件。

    徽宗和梁师成商讨后觉得金人这些条件还属于正常,只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对于杨元嗣如此忌惮。

    不过这个正是好事,朝廷本来正在苦恼如何安排杨元嗣,这下更是有了借口。

    于是徽宗下旨,将禁军召回,杨元嗣的神武军暂且驻防析津府,本人速归汴梁,共同跟金人谈判。

    杨元嗣接到朝廷的旨意后,第一次有了一丝成就感。

    他以前特别羡慕赵纬纶的运筹帷幄,自己这次猜的比他还准。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本来就应该知道的比赵纬纶多。

    只是杨元嗣又不是历史系的学生,也只能知道个大概。

    他觉得现在的情况肯定跟原本的历史上发展轨迹不太一样了。

    但是现在他也能够慢慢预测局势的发展方向了,这次就是很好的验证。

    杨元嗣已经胸有成竹,他带着花荣和李重山快马赶回汴梁,准备施展自己的计策。

    李重山和张固安还是第一次见面,序齿以后发现张固安还大两岁,也就做了大哥。

    这下老二就不太高兴了,明显我跟父亲大人先认识的啊。

    杨元嗣这次回来也将张固安的母亲和弟妹给带了回来,一家人团聚后唏嘘不已。

    这次舆论散播,张固安的情报机构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杨元嗣对于他的表现非常满意,张固安的行为举止也越发稳重。

    他对于李重山的无理一笑而过,反而像一个真正的大哥一样对他照顾有加,反而搞得李重山不太好意思。

    徽宗还是在艮岳召见了杨元嗣,这次旁边还有太子赵桓。

    艮岳的太极宫里还是烟雾缭绕,徽宗那张有些惨白的脸在御座上若隐若现。

    杨元嗣对于他这种做派早已经见怪不怪,相当去魅了。

    “爱卿此次收复燕云劳苦功高,不知道要何赏赐?”

    徽宗的声音有些虚无缥缈,又有些虚弱。

    杨元嗣抬起头来,大声回道:“臣久受圣恩,这次也不过是借陛下天恩。”

    “只是现在平洲和滦州还在金人手里,不能小视!”

    赵桓这时候才能插上话,“还是应该论功行赏的,这次金人使节还在驿馆,杨指挥使有什么对策?”

    杨元嗣知道这是徽宗的意思,不过是借太子的说出来罢了。

    看来如何对付金人,徽宗也没有具体的办法。

    杨元嗣清了清嗓子,说道:“臣现在只想回登州老家,守着祖宗坟茔,不再有他求。”

    徽宗脸上的表情非常奇怪,有迷惑有不解,有一丝惋惜,更多的是一种放松。

    他想不到杨元嗣如此懂事,甚至都有些感动。

    “金人狼子野心,绝对不会满足于占据平洲,臣请求亲自与金国使节谈判。”

    杨元嗣停了一停,又真诚的说道:“杯酒释兵权,臣曾听说过,希望陛下多赏赐宝物天产,只求与公主白头偕老。”

    徽宗这时候甚至都有些感动了,他也高声说道:“爱卿放心,卿不负国,国必不负卿!”

    这次金国来的使节居然是完颜杲,杨元嗣也吃了一惊。

    按照正常的情况,现在所有的金国高层人物都应该在阿骨打身边,这个时候怎么会出现在大宋汴梁?

    完颜杲却是云淡风轻,笑道:“元嗣远来辛苦,想不到咱们在这里见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