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家嫁女都讲究个明媒正娶,更不用说是皇家嫁女了。
杨元嗣对于那些什么礼仪丝毫不感兴趣,他看花荣的表情觉得当驸马肯定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果然等杨元嗣了解了这些明规则和潜规则以后,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大宋的驸马有个专门的官职“驸马都尉”,这里的都尉不是明确的官职,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当然驸马也可以担任节度使、观察使等职位非常高的官职,但是这些基本都是虚衔。
杨元嗣担任的神武军都指挥使,是真正的位高权重,这是个实职。
花荣担心的是如果当上驸马,这个职位也保不住,那就是得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杨元嗣现在进退两难,娶公主肯定是要娶的,不过后续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提前未雨绸缪。
他想了一下,让花荣派人将赵纬纶从登州接到汴梁,这个时候需要他来出谋划策了。
张固安聪明绝顶的人,他现在对于大宋官职一知半解,哪里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只是看到杨元嗣面色不善,摸不着头脑,这明明是个喜事啊。
杨元嗣也反应过来,笑着对张固安说道:“没你的事,大婚的事情你看着去办就行。”
张固安这才放下心来,转身去安排了。
大宋的规矩是公主要有自己的公主府,驸马不得召唤不准入内。
赵金儿得徽宗的宠爱,她的公主府就在宣德门外,距离皇宫非常近。
公主府虽然规模不大,不过位置却非常好,离着庆寿宫也不远。
赵金儿对于自己的婚事又喜又急,欢喜的是自己终于能和如意郎君长相厮守。
她可不是那种长在深宫中什么都不懂的文弱公主。
以前的时候她跟赵楷关系最好,也了解朝廷的官位明规则潜规则。
关键的一点是,她还了解杨元嗣。
这可不是一个只愿意做个闲散驸马的人。
庆寿公主安慰她,自古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他们虽说都是公主,其实也都是女人。
庆寿公主自己就给丈夫钱景臻和钱忱谋娶了不小的官位,所以说事在人为。
这段时间,汴梁城内的权贵和高官们都忙的脚不沾地。
那些军中有些关系的人,都忙着将自己的弟子往北征的队伍里塞,好获一个军功。
其他高级官员则忙着结交杨元嗣,这时候交往他反而是最安全的。
不管他有没有实权,都是能够跟徽宗说的上话的人物,身份高贵。
现在看来更不会因为狡兔死走狗烹被清算,所以投资起来更安全。
最失望的恐怕是汴梁城内那些世家大族里的妙龄小姐了。
据说有的人听说了杨元嗣的婚讯,三天三夜茶饭不思,人都熟了好几圈。
杨元嗣哪里知道这些,很快就转变了心态,进入公主府成品。
贤福帝姬的婚礼盛大而隆重,徽宗亲自出席典礼。
经过了无数的繁琐礼节后,杨元嗣终于能够入洞房了。
赵金儿属于那种知性的美,跟娜仁那种狂野的个性完全不同。
杨元嗣现在也算是一个有经验的人了,在床笫之间引导着公主循序渐进。
当天晚上省略两三万字,贤福帝姬对杨元嗣的表现十分满意。
杨指挥使一直在公主府住了四五天,才恋恋不舍的回到了杨宅。
北伐的大军马上就要出发,其中涉及到的事情千头万绪,许多事情都要他决断。
杨元嗣猜测的没错,他的神武军除了远在登州的神武后军韩世忠部,其他的都要随着童贯出征。
宋江和卢进义都派了探子过来询问情况,他们两个人的政治敏感度都非常高。
杨元嗣安慰他们要努力为朝廷效力,不要顾虑太多,只要奋勇杀敌就够了,毕竟功劳是自己的。
其实宋江卢进义未必就是关心自己,只是想要一个定心丸罢了。
李继恩这边的情况则是完全不同,神武前军的军卒听说杨元嗣不随军出征,士气大减。
作为指挥使的李继恩当然比那些军卒更懂得朝廷中那些龌龊事,询问杨元嗣该如何用兵。
杨元嗣想了想,认真道:“我不管你立功不立功,一万人出征,你至少要给我带回来八千人。”
李继恩立即懂得了杨元嗣话中的含义,笑着说道:“正是要指挥使一句话,下官知道如何去做了。”
其他的部队还有。殿前司的马步军,捧日军和天武军都在出征行列当中。
苗傅和刘正彦结伴而来拜访杨元嗣,都为他不能领军出征而遗憾。
这个时候敢说这种话,杨元嗣知道这两人也是性情中人,安慰他们奋勇向前,为国效力。
等应付完了这些人,杨元嗣才静下心来跟花荣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