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 第8章 兵者诡道也

第8章 兵者诡道也(1/2)

    自古以来兵法云十则围之,默认了防守和进攻的力量的最小比。

    宋军能战斗的兵力二十万左右还是有的,童贯还在征发苏州周边的厢军作炮灰。

    刘延庆提议将东门空出来,围三缺一。

    看来这老家伙也看出来了苏州城不太好对付。

    童贯又何尝不知,他不但征发附近州府的厢军,还用八百里加急去无为军继续征发水军。

    正当大家摩拳擦掌,准备攻城的时候,杨元嗣却在营中若有所思。

    这方腊虽然说是个油漆园的小地主,但是能够自称为圣公,做到一教主位置的都是聪明人。

    他以前认为宋江做的那些事情不太尽善尽美,就觉得宋江不过徒有虚名。

    后来才发现宋江、吴用等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优点。

    宋江长于练兵,吴用长于文书谋略,他们可是县城小吏和教书先生出身,谁知道他们本事是哪里学的?

    卢进义就不必说了,他家传的环境培养了这人的的格局和性格,只是心机过于深沉。

    大宋民间还有很多这样卧虎藏龙的人,他们都想着靠占山为王的手段投靠朝廷。

    不论是作草寇还是当水贼,都有只是一个手段个过程,而不是是目的。

    方腊虽然前期也是提出了清君侧,诛杀朱勔的口号。

    可是后来自称圣公,安排宰相将军,设立太子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所以这人肯定是有真本事,是真的想要改天换地。

    杨元嗣将自己带入到方腊的角色里,想着眼前的局面,试着寻找最优解。

    他从帮源洞起事以后一呼百应,势如破竹。

    但是攻下杭州之后明显放缓了北上的脚步,如果不是他没有吞并天下的大志,那么就是他的力量已经到了极限。

    元嗣之所以没有一到登州就开始起兵造反,担心的正是这个问题。

    方腊起兵的时候虽然攻城掠地,但是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大宋高官投降或者投奔的消息。

    攻占一座城池容易,要是要治理一座城池那可就是不太简单了。

    现在这个局面,面对朝廷军队的镇压,只有两种方式。

    杨元嗣将目光移动到桌子上的地图上。

    如果对于自己的军队有的绝对的自信,那么就挑一个合适的地点,跟朝廷大军一战定胜负。

    但是很显然到现在方腊都没有露面,他没有采取这种方略。

    第二种就是依靠现有的城池节节抵抗,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等到了合适时机,给朝廷大军致命一击。

    常州是这样,估计苏州也是这样,消耗的都是炮灰,方七佛肯定会在最后关头率领精锐继续撤离。

    下一个消耗点又在哪里?杭州?睦洲?

    杨元嗣眉头紧锁,身份又转换回来,该如何破局?

    其实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魔法打败魔法,好像童贯现在也慢慢品出味来了。

    他征发的厢军就是用来消耗的炮灰,就看谁先撑不住。

    杨元嗣现在已经没有了那种想要拯救每个人的想法。

    但是想到那些昨天还是农夫,明天就要上场厮杀的人,他还是心情沉重。

    杨元嗣对着众人说道:“明天就要开始攻城,你们要约束好各自的部曲,不能冒进。”

    景川说道:“攻城要用的是步兵,童枢密给我们的任务围城绕射,我挑选二百精锐就够了,那城下的地太软了,容易陷着马蹄。”

    杨元嗣点了点头,说道:“秦明和董平一起去,十三带着一队前出三十几放下哨探,注意杭州方向的叛军援军。”

    第二天一早,摆着整齐阵型的宋江开始准备进攻。

    城头上的守军也开始忙碌起来,大战一触即发。

    最前面的是西军的皮甲军和厢军,厢军们扛着云梯举着盾牌,掩护皮甲兵攻城。

    第二波是禁军的刀盾兵,他们护着四座箭楼,底下用湿牛皮作为防具。

    每座箭楼都有四个轮子,靠人力推进。

    童贯穿着金甲,骑着高头大马在城下督战。

    旁边两个力士举着紫色的罗盖章前面一队禁军举着一人多高的铁盾站在马前。

    一架架的云梯搭在城墙上,军卒们开始蚁附攻城,城墙上的石块木头扔了下来。

    双方开始短兵相接,血肉横飞,满场都是喊杀声。

    攻城战没有什么过多的谋略,就是双方短兵相接,靠的就是勇气和军卒的个人勇武。

    杨元嗣看得出来,禁军和西军的勇武都超过了叛军。

    但是叛军占据了地利,城墙上的箭矢和石块如同雨点一般落下。

    无数的人被从城头和云梯上掉下来,摔的粉身碎骨。

    从清晨一直进攻到日中,战场上的形势依然没有改变。

    童贯将希望寄托在那四座箭楼上,每一座箭楼里面都藏着五十个精锐军卒。

    只要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