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 第100章 先登

第100章 先登(1/2)

    王禀也算是个老将了,从来没看见过元嗣这样冒险的打法。

    他不论是在西军还是禁军,推崇的都是稳扎稳打,打呆仗。

    这方腊看似强大,其核心部队不会超过十万。

    三十万官军只要稳扎稳打,将他们围起来,那方腊就是必死局。

    这个年轻人还是立功心太急切,现实会给他教训的。

    杨元嗣却不知道这老家伙正在等着看笑话,他挥了挥手说道:“这些首级就交给王指挥了,我去取新的。”

    他一马当先,顺着官道往润州赶了过去,其他骑兵紧紧跟在他的左右,大路上起了一片黄色的尘土。

    润州城内确实有三万多人,是方七佛军中的先锋。

    他们本来打算将润州围困起来,等方七佛的大军聚齐一起攻打。

    哪里想的到城内的宋军自己乱了起来,西门没有来得及关闭,封渊带队一拥而入。

    城内的宋军却连巷战的勇气都没有了,开始四散奔逃。

    封渊大喜过望,他带的三万军并没有比城内的宋军少多少,唯一忧虑的是如何破城,找不到宋军如此不堪一击。

    他转念一想,既然润州都如此轻而易举的就拿了下来,那么敢不敢想一下江宁城?

    就是这个想法害了他,那天他本来打算是率领轻骑前出侦查一下江宁城的虚实,哪里能想到就送了性命。

    润州城里的方腊军还在烧杀抢掠,他们似乎对于大宋的官员有一种特别的仇恨。

    一队队的叛军将那些通判参军司马等等,一视同仁拖出来砍头。

    知州刘辅别看治理州府的本领不怎么样,逃跑却是一把好手。

    叛军还没有攻城,他已经跑到了三里之外。

    只是那兵马都监跑的慢了一步,被叛军剁成了饺子馅。

    杨元嗣考虑的很周全,只是少想了一样:他自己骑兵的规模。

    二百骑兵和两千骑兵是完全不一样的,润州城头的叛军隔着十几里就能看骑兵来袭,立马关闭了城门。

    杨元嗣到了城下才想通了此处关节,懊恼的直拍脑袋。

    看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的道路还很艰难啊,他也只有自嘲的笑了笑了。

    不过现在骑虎难下了,既然已经到了城下,灰头土脸的返回去,实在是不甘心。

    要想强攻的话,自己这边连个云梯都没有,再好的战马也不会飞啊。

    他暂时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命令军队暂时驻扎起来。

    入夜的时候宋江的后队也赶了过来,驻扎在南门之外。

    其实城内的叛军更害怕,他们的主将封渊没有回来,来的却是宋军的先头部队,不用想封渊肯定是完蛋了。

    别看现在城外宋军不多,可是大军到来只是个时间问题。

    留守的两个副将产生了分歧,一个要求赶快跑,趁着宋军大队还没来。

    一个还比较有理智,说道要是不战而逃,恐怕也是要掉脑袋。

    他们说的都有道理,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派人去常州向方七佛搬救兵,剩下的人坚守到援兵到来。

    叛军登上城墙,看到宋军不过是五千余人,又没有攻城器械,心中稍安。

    元嗣此刻正坐在帐中,听杨信献策。

    杨信这人说话言简意赅:他有办法爬上润州城墙,将城门打开。

    元嗣表示自己相信他,但是最好能提前了解下他的方法。

    杨信说道他白天看过润州城墙,虽然有五丈高,不过是黄泥和土砖垒起来的,缝隙很大。

    他只要有两把铁锥在手,有十分把握能爬上去,然后将绳子顺下来。

    如果能上去百十个好手,打开城门不在话下。

    到时候宋军一涌而入,西夏军绝对无法抵挡。

    说实话,元嗣别的不怀疑,只是对于有人能够靠铁锥爬上城墙有点儿怀疑。

    等到了晚上,杨信饱餐一顿,背着绳子和一把腰刀,手里拿着两把铁锥,悄悄到了润州城下。

    墙头的叛军注意力全在宋军的大营方向,丝毫没有注意到城下有人。

    这时候天有些阴沉,月也不太明亮,杨信先用右手的铁锥试了一下,轻松就能插进城墙。

    他左右挥舞B,只靠着两个铁锥交替的力量支撑起整个庞大的身躯。

    杨元嗣看到了叹为观止,这踏马比攀岩运动极限多了。

    眼看杨信越爬越高,刘十三带着秦明和七八十个高手也偷偷往城下摸了过去。

    杨信挑了段没人的城墙,悄悄翻了上去。

    城墙上有四五队巡逻,杨信避开他们,将绳索从城墙上放了下来。

    刘十三早就在下面等的不耐烦了,眼看杨信成功,自己第一个抓住绳子爬了上去。

    等上到三十来个人的时候,真遇到了巡逻的小组。

    杨信眼看避无可避,抽出腰刀将带头的一刀砍成了两半。

    其他人一拥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