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 > 第240章 雕版

第240章 雕版(1/2)

    徐文俊喝口茶水继续说道。

    “至于如何改良印刷术,我也早已经想好。”

    说着他反手掏出两个印章,这是他的私人印章,应该是刚刚去拿书稿的时候放在身上的。

    他将两个印章拼在一起递到覃嗣同面前,示意给他看。

    “说穿了其实很简单,现在的雕版印刷是一页书籍需要一块雕版,我们若是将这页书籍上的字拆开,拆成一个一个单独的字。”

    “需要用时再拼凑起来,就解决了需要雕刻整块雕版的环节,印刷的时候把这些拼凑起来,用不上了再拆开循环使用。”

    看着徐文俊手中的两个印章拼在一起,他又在拆开,覃嗣同立马就懂了,这想法很简单,就是需要点破而已。

    “这可真是太妙了!如此简单,为何一直没人想到并做出来!”

    “不需要大量的整版雕刻,只需要准备一个个单独的字,需要就拼,不用留拆开下次再用。”

    “文俊,你可真是个天才!这样的话,节省了多少雕版师傅的时间,只需要准备足够的字就行,而且有些师傅经常会有雕刻的废版,既浪费了时间,又增加了成本,这样的话就可以完全杜绝了,成本上下降了不知道多少!”

    覃嗣同很是兴奋。

    其他三人听徐文俊解释还没反应过来,听覃嗣同一说,都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果然,徐文俊一出手便是轻而易举啊!

    这般想法看着简单,但独独徐文俊放在心上想到了。

    其实雕版印刷出来也没多久,在华朝佛教兴盛,雕版印刷最早是佛教用来印刷经文的,慢慢的文人们将它用在了印刷书籍上面了。

    即使徐文俊现在没将印刷术改良,天下能人众多,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个办法也会有人想到。

    徐文俊看覃嗣同已经理解,也是高兴,不用自己太费口舌。

    “覃叔,那么这事就交给你了,我对于印刷不懂,你安排人去改良,具体如何操作你拿主意。”

    覃嗣同一口答应。

    “放心吧!交给我了。”

    怎不高兴,名传千古不知道会不会,现在必定会名扬天下,这等好事居然落在了覃嗣同身上,别说还能赚钱,即使要贴钱进去他也会做!

    覃嗣同虽然开书坊,毕竟读过书,这么多年和文房四宝打交道,比大部分人都更加在乎书籍的传播,他骨子里还是个读书人。

    其实改良印刷术没有说的这么简单,整版印刷是一体,印出来浑然天成,而单独的字拼凑,中间必然有缝隙,如何解决这个事情还比较麻烦。

    现在的雕版是木质,木质有个问题是沾染久了墨汁,必然或多或少会有些膨胀,有了缝隙影响就大了。

    常用的雕版使用的是枣木、梨木、梓木等,现在单独雕刻字,需要找到合适的木材,要综合考虑耐用性和膨胀,恐怕要试验不少时间。

    徐文俊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制定好铁质的框架,将一个个的字都镶嵌进去,能够有效的减小缝隙,阻止印刷时的挪动。

    比如制作一个个的单独的瓷字,能够有效的避免磨损,只是这对烧瓷技术和雕刻技术的要求都很高,好处是做了一套就能降低损耗,一劳永逸。

    覃嗣对于徐文俊的想法都一一记了下来,每一个想法都让他眼前一亮,他现在浑身都是干劲,恨不得马上开始研究。

    不知不觉聊的比较晚了,快到了吃饭时间,几人打算告退,徐文俊留下大家吃饭,大家也顺口答应了。

    这时候覃嗣同又再度说道。

    “这技术要如何保密?”

    他说这话的意思其实是因为曾庆丰也在此,若是只有猴子和徐文信,他也就不会问了。

    关于造纸术,徐文俊和他说的先保密,也不用太在意,总会传出去的,不断研究,特别是用竹子代替大部分的原材料后,保持质量上的领先就好,打造石林造纸厂的品牌就可以了。

    这印刷术,徐文俊本就没打算保密,这毕竟是为了天下寒门学子的事情,有益于整个华朝,他又不缺钱。

    而初入官场,这印刷术和造纸术更是他的政绩,这个功劳也不小,甚至连带着山南府在朝廷中的地位都有提升。

    这是大家都有益处的事情,特别是当今圣上,想必会十分高兴,除了垄断整个仕途的权贵们,他们是不希望普通百姓也能和他们在官场上分一杯羹。

    “不用去保密了,试验出来,我会第一时间上报朝廷,让全天下都普及开来,也好尽快让穷苦百姓都能读的起书。”

    覃嗣同估计徐文俊会这样做,现在得到他肯定的说法,心里还是钦佩不已,利用好印刷术可是泼天的富贵,徐文俊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就放弃了。

    这里只有曾庆丰熟悉石林县,明天就由他带着覃嗣同去处理收购印刷厂的事情。

    曾庆丰以前都是听说徐文俊的「神童」、「状元」的名声,通过这些日子的接触,特别是今天一天时间见识到了造纸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