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 第220章 不如退休吧!

第220章 不如退休吧!(1/2)

    “哦,原来是这样!”

    听完英宗皇帝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一生,朱元璋叹了口气,唏嘘不已。

    “这帮文官,真是活腻歪了!”

    “胆大妄为,连大明皇帝都敢谋算!”

    “咱给了他们官职俸禄,还不知足,连军权都要染指!”

    “厕所里蹦高,过分!”

    此言一出,李善长笑了笑,神情泰然自若,没有主动接过话茬。

    但老朱身为皇帝,必然要为自家的江山社稷,子孙万代考虑。

    “老家伙,都是你引起的!”

    “说了些几十年后才发生的事,诚心给咱添堵。”

    “不管,你得想个法子,治治那群尾大不掉的东西,不能让他们太猖狂了!”

    李善长皱着眉头,十分无语。

    好家伙,废了多少口舌,反倒成我的不是了?

    还皇帝呢,整个一粘包赖!

    几十年以后的事,老夫才懒得管呢!

    何况,朱明江山,那是你的,又不是我的!

    话虽如此,但看着老朱忧心忡忡,一脸便秘的表情,还是忍不住说了几句。

    “其实,文官乱政,结党营私,不是现在才有的!”

    “老朱,你没发现吗?”

    “自从宋朝开始,提倡程朱理学,科举盛行,文官和武将便产生了天然的分界线。”

    “这和古早的秦汉、隋唐、乃至五代十国,是不一样的。”

    “那时候,四书五经、孔孟之道也是主流,皇帝也以儒家纲领治国!”

    “但除此之外,读书人还要学习君子六艺、弓马骑射。”

    “臣子们不分文武,两者兼修,可谓上马能扛刀,下马能提笔,样样精通!”

    “况且,那些年虽然也有土地兼并,聚敛财富,通过各种手段,形成门阀世家团体,互为依靠,同气连枝!”

    “但人家书没白读,讲究个忠孝仁义,也知道享受多大利益,就有多少责任。”

    “每到国家危亡,山河破碎之际,总会有人站出来披肝沥胆,力挽狂澜,为后人做出表率!”

    “等到宋朝,文人虽然能专心读书,在学堂里白首穷经,通过科举,就能做官,实现阶级跃迁!”

    “因为,享受到的红利,和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对等,加之朝廷需要文官理政,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不仅日渐娇纵,心高气傲,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度数高’,看不上别的行业。”

    “从此,风气转变,以往的圣贤书养出了一堆假道学,真小人!”

    “渐渐地,国家兴亡,朝代更迭,成了皇帝一家一姓的事,和他们毫无瓜葛!”

    “以至于,会出现今日和二百多年后的局面。”

    “文人毫无风骨,道貌岸然,嘴上说的是仁义道德,背地里一肚子男盗女娼!”

    “有好处是自己的,挨骂找别人!”

    这么说,也不算冤枉他们......

    需知,明朝末年的东林党,那是最讲道德的君子,可到头来,朝廷就葬送在他们手上。

    李自成来了跪李自成,山呼万岁。

    满清来了跪满清,誓表忠心。

    底线灵活,走位风骚!

    什么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全他娘的忘了!

    头皮痒、水太凉,主打一个不要脸!

    反正是当官拿俸禄,给谁干不一样,无非是换个老板而已......

    “老朱,事已至此,这批人你先凑合着用!”

    “从大明的新生代开始,你应该重整教育,引领风向,好好培养人才。”

    “别让他们以为,读了两本破书,就能高登庙堂,为所欲为了!”

    “科举不仅要考四书五经,还要增加君子六艺,弓马骑射等项目,增加难度。”

    “还有,读书做官,吃的是百姓的血汗粮,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上能保卫国家,苟为社稷生死矣!”

    “下能善待百姓,庇护苍生!”

    “再这么整,孔夫子的一世英名,全让他们毁了!”

    老朱听罢,深以为然,暗暗敬佩......

    到底是咱的丞相,说话直中要害,言之有物!

    这群光会寻章摘句,满嘴之乎者也的饭桶们,是该好好管管了!

    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艮啾啾啊!

    别的朝代,他管不着!

    但目前,还是大明朱家的天下,既然知道了那群士大夫的尿性,就不能置之不理。

    为了免除祸患,必须做点什么了!

    “老家伙,要不你回到朝堂,帮咱做事如何?”

    “你既然说得透彻,想必也有了对策,如何去改变这一切吧?”

    “回去后,咱立马恢复中书省,宰相的位置,还是你的!”

    李善长一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