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 > 第107章 千里做官,只为吃穿!

第107章 千里做官,只为吃穿!(1/2)

    “都说完了?”

    虽然看穿了两人的心思,但老朱并未点破。

    毕竟是左右丞相,高低得给点面子。

    没面子,留条裤衩也成......

    接着,双手扶住桌案,缓缓站起身来。

    目光威严冷酷,利如尖刀。

    用一种斩钉截铁,不容置喙的语气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实话告诉你们!”

    “对于贪官污吏,咱向来是宁肯杀错,不肯放过!”

    “这名单上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给咱引颈就戮,洗干净脖子等死吧!”

    “以后若还有此等现象,照杀不误!”

    说着,不等二人反应过来,当即下达了口谕。

    “来人,传咱旨意!”

    “命锦衣卫毛骧,照着名单挨家搜捕,全部关进大牢,听候处置!”

    “放跑了一个,就拿他的脑袋顶上!”

    如此森严冷漠,毫不留情的命令,吓得胡惟庸和汪广洋慌忙跪下,身体抖若筛糠,连大气都不敢出!

    两个当朝宰相,心智纯熟的成年人,居然吓得魂不附体,宛如在父母管教下的孩童。

    不知不觉间,冷汗已湿透了官袍。

    原来,皇帝叫他们进宫,只是宣布下最终结果,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该怎么处置,人家早就有了主意。

    过了半晌,朱元璋这才看了他们一眼,发出怒气不争的叹息,百般无奈道。

    “好了,你们回去吧!”

    “以后多用心于国事,别犯糊涂,妄自送了性命!”

    听罢,跪在地上的两人如蒙大赦,道声‘微臣谨记’,便不敢再停留片刻。

    像是摆脱阿鼻地狱一般,逃出了南书房......

    回去的路上,胡惟庸和汪广洋难得结伴同行,互诉衷肠。

    “子明兄,瞧出来没有?”

    “咱这位皇帝,是个独断专行,铁石心肠的主!”

    “在他手下做事,日子有的熬了!”

    “今天说是商量,实则咱说了什么,陛下一点没听进去,或者根本不当回事!”

    “顶多就是骂了一顿,成人家出气筒了!”

    “这宰相当的,还不如摆设呢!”

    “早知如此,还不如回到乡下,种地教书,落个清闲!”

    胡惟庸听罢,先是往周围看了看,确定身后没有尾巴跟着,才敢开口。

    “朝宗(汪广洋的字)兄,切莫高声。”

    “谨记言多必失!”

    “锦衣卫的消息,可灵通着呢!”

    “有什么话,咱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说......”

    嘴上告诫了一番,但汪广洋的看法,他基本认同。

    给朱皇帝当宰相,日子实在难过!

    就像人家手里的提线木偶,呼来喝去,唯命是从,和奴才有一拼了。

    更何况,在他们看来,历朝历代,何时真正禁止了贪腐?

    等风头一过,大家照样为所欲为。

    做官嘛,睁一眼闭一眼,和光同尘,才是长久之计。

    过分较真的正人君子,很容易没朋友。

    两人边走边聊,表面装得若无其事,云淡风轻,但心里十万火急。

    都赶着回家转移赃款赃物,销毁往来信函。

    官做到他们这个级别,说什么两袖清风,清正廉明,估计没人会信。

    手下那么多人呢,还有各地的州府县衙,逢年过节,哪个不送来一份好处?

    还有夏天的冰敬,冬天的碳敬,花样多着呢!

    这次的名单上,虽然没出现他们,但谁能保证哪天不会东窗事发,锒铛入狱?

    所以,小心无大错,先防备一手!

    但话说回来,在大明当官,想要不贪不占,一秉大公,连活着都是问题。

    总不能大家下了朝,集体上街要饭吧?

    ......

    在两人走后,刘伯温接踵而至。

    传旨的太监,特意让他晚点进宫,免得撞在一处。

    刚进门,朱元璋似乎忘了痛恨贪官污吏,竟然挤出笑容,热情相待。

    “刘先生,你可算来了!”

    “咱等了半天,正有事和你说呢!”

    刘伯温闻言一愣,这皮里阳秋的,耍什么鬼把戏?

    往常都没几分好脸色,今儿咋还客气上了,开口就叫‘先生’,不像他的作风啊!

    为防止落入圈套,表现得格外小心。

    “陛下,先生二字万不敢当!”

    “您有何吩咐,尽管说便是,老臣定会尽力而为!”

    朱元璋顿时大喜,眉毛都笑飞了。

    “刘先生爽快,咱就爱和你这种聪明人讲话!”

    先夸了一句,随即开门见山。

    “实不相瞒!”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