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采用白色多层材料,点缀红色条纹,胸前绣有中国国旗和任务徽章。
宇航服配备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提供氧气、冷却和通信功能,重量约85公斤,但在月球1/6重力下感觉较轻。
林燃帮助奥尔德林连接PLSS背包,检查密封圈:“氧气接口锁定,密封正常。”
看着身穿华国国旗标志宇航服的奥尔德林,再回想起60时空,林燃站在更衣室里,对方穿着星条旗的宇航服,希望能在执行任务前和自己有个拥抱。
林燃此刻内心感慨万千。
穿好宇航服后,他们逐项测试PLSS功能。
林燃通过耳机测试通信:“文昌控制中心,登月舱EVA准备,通信测试,听到请回答。”
文昌控制中心回应:“登月舱,信号清晰,准备进行EVA。”
林燃检查冷却系统:“水循环正常,温度22摄氏度。”
然后确认氧气供应:“氧气压力5 psi,预计支持3小时。”
韦旭航从指令舱发送支持数据:“登月舱,CSM系统正常,随时中继通信。”
林燃回应:“收到。”
GET 108:50:00,林燃打开减压阀,舱内空气通过排气口缓缓排出,压力从5 psi降至0,过程持续约5分钟。
仪表盘显示压力归零,林燃说:“舱内压力零,准备开舱。”
二人都深吸一口气:“好了,巴兹,历史时刻到了。”
林燃让出位置,让奥尔德林先走。
奥尔德林不动了:“教授,你先出去。”
林燃疑惑道:“巴兹?”
奥尔德林说:“教授,如果是五十年前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先迈出去。
但已经年过九十的巴兹,意识到,名和利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去月球这件事本身。
教授,感谢你,在这段过程中,我反反复复思考我的人生,寻找我人生的真正意义。
我比很多人都更幸福,我能够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教授,你先请。
两次都是第二出舱,历史同样会记住我的。”见林燃没有反应,奥尔德林又补充了一句。
直播间里:“登月舱即将开始EVA!燃神和巴兹正在减压舱内,准备打开舱门,大家千万别错过!”
GET 108:55:00,林燃拉动绳索,激活登月舱下降级上的模块化设备储物组件。
一架高分辨率电视摄像机自动展开,对准舱门,准备记录历史性时刻。
摄像机通过无线信号将画面传回地球,清晰度远超阿波罗11号的黑白影像。
林燃确认:“文昌控制中心,摄像机已部署,画面传输正常。”
控制中心回应:“收到,画面清晰,此刻全球都在观看。”
林燃小心打开舱门,月球表面的壮丽景象映入眼帘:灰白色土壤、远处的环形山和深邃的黑色天空。
他爬出舱门,站在登月舱的前平台上,环顾四周,随后他抓住梯子,缓缓下降,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在梯子底部,他停顿片刻,凝视月球表面,然后轻轻踏下,脚印深深嵌入细腻的土壤。
他通过通讯器说道:“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不会成为阿波罗科技的一大步,更不是什么人类的一大步。
等到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把脚印印在月球上的时候,那才是人类的一大步。
阿波罗科技会做到这一点,会把月球打造成,人类迈向宇宙的前哨基地。
而不是像过去阿波罗登月后,人类时隔五十二年都没能踏上月球土壤那样。
我们会赋予月球更具现实意义的色彩,而不是冷冰冰的航天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