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九州民间志 > 第10章 灯花婆婆

第10章 灯花婆婆(2/2)

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捕快喉头动了动,说:“周娘子,您且收着灯,我晚点再来。”转身时,刀鞘撞在门框上,响得惊心。阿吉吓得躲在周婆婆身后,攥着她衣角,像只受惊的小兽。

    夜里,周婆婆抱着阿萤的旧灯哭:“阿萤,娘是不是错了?守着这灯铺,把自己困成了灯芯,明明知道你不在了,却还盼着灯花显影……”哭声混着夜露,打湿了灯面的蝴蝶。

    阿吉睡不着,摸进里屋,看见周婆婆鬓角的白发,像盏将熄的灯。她突然想起偷的那盏灯,灯芯里藏着根黑亮发丝——会不会是阿萤姐的?阿吉把发丝拿给周婆婆看,周婆婆手一抖,灯油泼在案上:“这……这是阿萤的头发!当年她扎完那盏灯,铰了截辫子,说给灯芯添灵气……”

    原来,阿吉偷的正是阿萤当年扎的灯!周婆婆抱着阿吉哭:“阿吉,你就是灯里的缘分啊!”阿吉也哭,把脸埋在她怀里:“婆婆,阿吉不走了,扎一辈子灯!”

    转眼到了元宵,汴河两岸挂满灯,莲花灯、走马灯映得河水通红。照影阁前,阿吉扎的鲤鱼灯亮得耀眼,鳞片金粉描的,晃起来像真鱼游。

    张生带着妻儿来,妻子抱着孩子,孩子伸手抓灯花,笑出两个酒窝。翠娘和丈夫并肩,丈夫胳膊缠着绷带,却把翠娘护在身后。周婆婆点亮盏荷花灯,灯芯爆了三朵花:

    第一朵,显阿萤在远方,抱着盏灯,笑得像当年;

    第二朵,显阿吉扎灯的手越来越巧,灯花里的故事还在传;

    第三朵,显自己放下执念,能安心看阿吉长大。

    灯花熄时,周婆婆摸出荷包,塞给阿吉:“里头是阿萤的发丝,还有给你纳的鞋底。往后照影阁交给你,老身想去看看汴梁城外的梅,雪落时,梅枝上的灯影最美。”

    阿吉哭着点头,却见周婆婆笑了,眼角皱纹盛着月光:“傻妮子,哭啥?灯芯爆花,是喜事呢。”

    那夜,照影阁的灯亮了整夜。灯花里的故事,随着汴河的水,流向更远的地方——银匠老吴在灯花里看见自己教孩童打银饰,重拾匠人心;老戏子在灯花里瞧见自己茶楼讲戏,传承着戏文里的悲欢;甚至连李捕快,也在巡夜时看见盏荷花灯飘过河面,灯影里的周婆婆,笑得比月光还柔和。

    周婆婆离开汴梁那日,阿吉扎了盏会转的走马灯,画着梅岭雪景。灯芯爆花时,显她坐在梅岭树下,雪落在肩头,像披了件银袍。

    “婆婆,这灯送您!”阿吉把灯塞进她怀里,眼眶通红。周婆婆摸摸灯面,笑纹更深:“阿吉手巧,往后照影阁的灯,定能照亮整条汴梁巷。”

    她沿着官道走,灯笼在风里晃,像阿萤小时候追着跑的萤火虫。行至梅岭,雪正落,枝头梅花映着灯影,美得惊心。周婆婆在树下支起灯,灯芯爆花时,竟显阿萤扎着围裙,在远处灯铺里教孩子扎灯,辫梢沾着金粉,笑起来和当年一模一样。

    “阿萤……”周婆婆喃喃着,泪却笑着流下来。原来灯花里的缘分,从不是执念,而是放手后的圆满——她守着灯铺等阿萤,却在阿吉身上寻到了新的牵挂;她以为丢了女儿,却不知女儿的灯芯,早把温暖传给了更多人。

    数年后,汴梁城流传着许多故事:有人说照影阁的灯能照见人心,有人说灯花婆婆成了神仙,骑着灯影游四方。阿吉把照影阁的门漆成新红,教徒弟扎灯时,总说起周婆婆的话:“灯芯爆花,是劫也是缘,就看你当它是墨污,还是墨戏。”

    而每年元宵,阿吉都会扎盏荷花灯,放进汴河。灯影里,周婆婆坐在梅岭树下,身边围着扎灯的孩童,笑声顺着河水飘远,和千年后的灯花,轻轻重叠。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