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九州民间志 > 元朝那些事19 《临安倡女仪珏》

元朝那些事19 《临安倡女仪珏》(4/4)

她高高举起,而如今,再也没有人能举起她了。

    潮水漫过赵时杰的脚踝时,他回头望了她一眼,嘴角带着微笑。那一刻,仪珏忽然明白,有些东西,是潮水永远冲不走的,比如心中的执念,比如未竟的理想。

    暮色四合时,仪珏骑马回到临安城。怀里的《临安倡女传》硌得胸口发疼,她伸手摸了摸,触到纸上凸起的字迹,仿佛触到赵时杰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丝温度。

    醉仙居的红灯笼又亮起来了,远远望去,像一串被潮水冲上岸的红珊瑚。仪珏下马时,看见菱歌站在门口张望,身后跟着个蒙古少年,正是那个画师的徒弟。

    “阿姊,他说......”菱歌欲言又止。蒙古少年走上前,用生硬的汉语说:“师父让我告诉你,草原上的狼,不会永远盯着一只羊。”说完,他将一个皮囊递给仪珏,转身离去。

    皮囊里装着半块羊脂玉,正是赵时杰当掉的那块。仪珏将两块玉拼在一起,严丝合缝,中间露出个细小的孔洞,像天空中那颗始终闪亮的星子。

    是夜,醉仙居来了位特殊的客人,是个蒙古贵族少女,穿着绣着孔雀的织金锦袍。她点名要听仪珏唱曲,曲目是《水调歌头》。仪珏坐在台上,望着少女腰间的银鼠皮暖炉,忽然想起赵时杰说过的并蒂莲。

    琴弦响起时,窗外飘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仪珏开口唱“明月几时有”,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清亮。她看见少女眼中泛起泪光,想起画师说过的草原,那里的冬天一定很冷,但春天来临时,草原上会开满各种颜色的花。

    雪越下越大,醉仙居的屋檐上积了层薄雪,像撒了把碎银子。仪珏唱到“但愿人长久”时,忽然看见门口闪过个青衫人影,腰间的玉坠子在雪光中一闪而过。她指尖一顿,琴弦发出一声清越的响,惊飞了檐角的麻雀。

    曲终时,台下掌声雷动。仪珏望着台下参差不齐的面孔,有汉人,有蒙古人,还有色目人,忽然觉得这醉仙居不再是座牢笼,而是片小小的江湖,每个人都在这江湖里寻找自己的归处。

    她低头看着琴弦上的红丝线,想起菱歌说过的话:“阿姊的琴弦上系着多少人的故事啊。”是的,这琴弦上系着的,是临安城的风,是钱塘江的潮,是一个倡女的青春,更是一个时代的叹息。

    雪停时,仪珏独自登上吴山。远处的临安城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中,宛如仙境。她摸出怀里的《临安倡女传》,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仪珏者,临安倡女也,色艺双绝,然身若浮萍......”

    她笑了笑,将书放进随身的行囊。山风拂过,带来远处的驼铃声,那是波斯商队要出发了。仪珏望着东方渐白的天空,忽然想起赵时杰最后的微笑,还有画师说过的草原。

    或许有一天,她会离开临安,去看看那辽阔的草原,看看那里的狼,那里的花,那里的人。但此刻,她要留在这醉仙居,继续唱她的曲,弹她的琴,因为她知道,有些故事,只有在这里才能继续流传。

    潮水退去后,沙滩上会留下许多贝壳,每个贝壳里都藏着一个故事。仪珏轻轻拨弄琵琶弦,等待着下一个天亮,等待着下一个故事的开始。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