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地磁场的力量。”他蹲下身,指尖触碰晶体组成的圆圈边缘,晶体立刻微微震动,与怀中的玉玺残片产生共鸣。黑曜石片反射的阳光穿过晶体,在地上投射出无数个微型“0”符号,每个符号的中心都嵌着细小的银粒——那是未完全反应的纯银,像给终结留下的注脚。
老陈用硫磺粉在圆圈旁画了个“平”字。当晨露打湿地面,硫化银晶体与“平”字的笔画产生奇妙的反应,黑色晶体的边缘泛起银白色的光,将“0”与“平”连成整体。赵莽突然想起黄金面具上的隐藏纹路,原来两种文明的符号早就预示了这场终局:掠夺终结之处,便是公平降临之时。
清理战场的玛雅人发现,每个走私者倒下的地方,都有一小簇硫化银晶体。这些晶体的排列方向惊人地一致,指向圆圈的中心,像无数条黑色的河流汇入大海。查克说这是“地脉在收债”,白银以另一种形态回归,而掠夺者的生命,则成了偿还的代价。
赵莽在迭戈的指挥帐遗址前停下。那里的硫化银晶体最密集,组成的“0”符号也最清晰,圆圈中心的银粒聚成了玛雅文的“结束”字样。他捡起一块晶体,断面在阳光下显露出银锭原有的星芒状印记,只是此刻已被硫磺侵蚀得模糊不清——这是地球给掠夺者的最后答案:所有不劳而获的财富,终将回归尘土。
“白银的使命完成了。”老陈将收集的硫化银晶体装进银盒,盒盖内侧的“0”符号与地面的圆圈遥相呼应,“从被挖到被熔,从纯银到硫化银,终于回到该去的地方。”
查克的族人开始在“0”符号的外围种植硫柏树。树苗的根系接触到硫化银晶体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叶片的形状也渐渐与晶体的棱角重合。赵莽知道,这是地球在自我修复,用黑色的晶体滋养绿色的生命,用终结孕育新的开始。
当正午的阳光再次达到30度角,赵莽将黄金面具放在圆圈中心。水晶折射的光斑穿过硫化银晶体,在地上组成完整的叙事:玛雅祭司与东方探险家共同制作面具,记录硫磺与白银的平衡之道;西班牙走私者的贪婪打破平衡;最终,白银以硫化银的形态回归,用“0”符号宣告掠夺终结。
“这才是面具真正的试炼。”赵莽抚摸着面具上的“0”符号,晶体的震动让面具发出轻微的嗡鸣,“不是考验谁能引爆硫磺,是考验谁能看懂终结的意义。”
老陈押着幸存的走私者走过圆圈。俘虏们的脚步不敢踏入“0”符号的范围,那些黑色晶体在他们脚下震动得格外剧烈,像在控诉他们的罪行。当他们看到圆圈中心的黄金面具,终于明白自己输的不是武器,是对自然规律的无知——白银可以被掠夺,但永远无法被真正占有。
夕阳西下时,硫化银晶体组成的“0”符号在暮色中闪闪发亮。赵莽让玛雅人不必清理这些晶体,它们会在火山岩中慢慢固化,成为永恒的印记。查克在圆圈边缘刻下一行玛雅文:“白银归地脉,贪婪归尘土”,旁边则由赵莽写下汉字“终”,两个字的笔画在晶体的银光中融为一体。
启航前,赵莽最后回望火山岛。硫化银晶体组成的“0”符号在夕阳下泛着金色,像给岛屿戴上了枚黑色的戒指。他知道,这场由白银引发的纷争,终将被时间掩埋,但“0”符号代表的终结意义,会像地磁场一样永恒存在——提醒所有踏上这片土地的人:地球的馈赠有限,掠夺的尽头,只有终结。
黄金面具的水晶在船舱里折射着月光,照亮了赵莽新写的笔记:“硫化银成‘0’,非终结,是循环之始。白银与硫磺,掠夺与守护,终在平衡中相遇。”笔记的最后,他画了个小小的“0”,里面嵌着个“平”字,像给这场跨越文明的对话,画上最圆满的句号。
第十章 熔银海啸的余波
火山灰在第七天终于停了。赵莽站在改道的熔岩河岸边,看着曾经奔腾的银色洪流已凝固成暗灰色的岩脉,表面镶嵌的硫化银晶体在阳光下泛着星点寒光——那些在爆炸中形成的黑色晶体,此刻像无数颗被冻结的星辰,沿着岩脉的走向铺展,长度恰好与黄金面具的周长吻合。
“是天然的银矿脉。”老陈用银镐敲下一块岩片,硫化银晶体与玄武岩的结合处露出银白色的断面,用分光仪检测后,纯度竟达65%,比走私者偷采的银矿品质更高。他突然明白,熔银海啸的余波,不是毁灭,是地球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分配资源。
查克的手指抚过晶体表面。玛雅遗民围在岩脉旁,用黑曜石刀小心翼翼地剥离出小块硫化银,晶体在他们掌心微微震动,与地磁场的频率完全同步。老祭司举起一块最大的晶体,对着初升的太阳,晶体折射的光斑在地上组成“公平”的玛雅文,边缘的银质纹路与赵莽的玉玺残片产生共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叫它‘公平之泉’。”老祭司的声音在火山的余韵中格外清晰,“祖先说,地脉的馈赠该像泉水,每个部落、每个种族都能平等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