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明锦衣卫1 > 007

007(11/11)

当模型的银铁齿轮与雾影同步转动时,雾团中飘出些微乎其微的星尘,落在墨西哥银矿样本上,样本立刻泛起温和的红光,能量活性提升三成——这是和谐的复刻,用地磁能量引导而非强行驱动,与西班牙人的掠夺式复刻形成鲜明对比。

    “地球机械是星际文明的种子。”他看着星尘在蒸汽中闪烁,“宋应星的‘蒸汽墨法’是培育的土壤,玉玺光带是灌溉的水源,而西班牙人在做的,是把种子炒熟了当下酒菜,还妄想收获果实。”

    雾中影像在正午时分渐渐消散。赵莽用玻璃罩收集了残留的雾气,发现其中含有微量的反物质粒子——这是星际投影的直接证据,证明地球机械与星际文明的联系并非空想。而这些粒子在玉玺光带中会转化为无害的能量,再次印证“地磁引导”是安全使用星际技术的关键。

    从晋商处获得的玛雅祭司日记里,有段令人心惊的记载:“白人用银矿熔炼齿轮,每成一具,夜空便有颗星坠落——那是齿轮的灵魂被抽走了。”这与雾中影像的变化吻合:每当马尼拉火轮船爆炸,雾团里的星际齿轮就会缺失一小块,像被硬生生掰掉的齿牙。

    “是平衡被打破的反噬。”苏半夏翻译着日记里的象形文字,“玛雅人把银矿称为‘星之骨’,认为机械复刻应像骨骼生长,循序渐进,而非用暴力催熟——这与墨家‘力衡’的理念不谋而合。”

    赵莽将雾影中的齿轮参数刻在模型底座。当参数与玉玺光带完全同步时,模型突然发出清越的鸣响,蒸汽雾在周围形成个微型的星际漩涡,虽然只有三尺见方,却清晰地展示着能量循环的过程:银矿提供基础能量,地磁引导流向,机械转化动力,最终反哺星图,没有一丝浪费。

    “这才是复刻的真谛。”他关掉模型时,漩涡渐渐平息,“不是复制外形,是传承平衡之道,就像孩童学步,先懂站稳,再学奔跑——西班牙人跳过了所有基础,只想一步登天,结果摔得粉身碎骨。”

    船坞的工匠们围拢过来。当赵莽展示雾中影像的拓片时,有人突然想起祖父的遗言:“咱家锻铁的模具,据说照着天上的星象做的。”——原来星际齿轮的蓝图,早已通过各种隐秘的方式,融入地球文明的技术血脉,只是没人察觉来源。

    雾气散尽时,赵莽将模型的齿轮拆下来,与血滴子、机巧穷奇的残片摆在一起。阳光穿过这些金属构件,在地上投下的影子完美拼合成雾中的星际齿轮,像幅被打散又重新拼起的拼图。他知道,这些碎片不仅是武器或工具,是连接地球与星际文明的纽带,是需要被正确解读的技术密码。

    离开船坞时,赵莽最后望了眼晨雾消散的方向。猎户座的三颗腰带星还挂在天际,像三枚等待被唤醒的齿轮轴。他将星际齿轮的参数记在《天工开物》残章的空白处,与蒸汽原理图、玛雅星图放在一起——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碎片,正在慢慢拼出一个惊人的真相:地球的机械文明,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奇迹,而是星际智慧在蓝星上的温柔延续,只是这份延续,正被掠夺的欲望扭曲。

    福船的帆影在浑河入海口变得清晰。赵莽握紧装有模型碎片的行囊,掌心的玉玺残片微微发烫,像在与遥远的星际齿轮产生共鸣。他知道,西行的目的地不仅是墨西哥银矿,是去寻找那份被遗忘的技术传承之道,让地球的机械齿轮,能与星际文明的巨轮和谐转动,而非在掠夺中崩裂成碎片。

    终章 轮盘与指针

    处暑的阳光将浑河船坞的影子拉得很长,赵莽蹲在青石板上,最后擦拭着那只特制的木盒。紫檀木的表面刻着精密的纹路,左侧是蒸汽机模型的“蒸汽轮盘”,右侧是猎户座星图的“星图指针”,两者咬合的刹那,发出清脆的咔嗒声——这是他亲手设计的锁扣,只有让轮盘转速与星图周期同步(每秒三转),才能打开木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