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莽把玉玺重新包好,揣进怀里。他知道自己找对了——狼血为钥,不仅能显地图,还能与狼沟通。这方玉玺,或许根本不是什么印玺,而是开启某个秘密的钥匙,一个被狼群守护了几百年的秘密。
“明天。”赵莽看向王老五,“带我去狼窝沟,我要再找几只狼试试。”
王老五看着他,忽然咧嘴笑了:“赵先生,你这人有意思。不过要找活狼取血,得闯狼穴。”他指了指长白山的方向,“那儿的狼,可比黑煞凶多了。”
赵莽抬头,看见月亮正悬在长白山主峰上空,像一只冰冷的眼睛。他摸了摸怀里的玉玺,那里依旧带着狼血的温度。
“那就闯闯看。”他说,“毕竟,天库的门,总得有人去推开。”
老秦在一旁哆哆嗦嗦地添着火,火堆噼啪作响,映着三个人的脸。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这次没再听见狼嗥,只有风穿过林子的声音,像是谁在低声诉说着尘封的往事。赵莽知道,从狼血显露出地图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回不去北平了。辽东的风雪,狼群的眼睛,还有那方滚烫的玉玺,已经把他和这片土地紧紧绑在了一起。
天亮时,王老五磨好了猎刀,老秦备好了干粮。赵莽把玉玺藏在最贴身的地方,跟着他们走进茫茫林海。雪地上,三行脚印被风吹得渐渐模糊,而远处的长白山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苏醒,等待着狼血钥匙的到来。
第二章 《武备志》的坐标指引
狼血为钥
赵莽从辽东猎户的木屋离开时,怀里揣着那方被狼血浸过的玉玺,满心都是谜团。玉玺上用狼血拓印出的山形图,像一道神秘的符咒,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回到北平后,他一头扎进了古籍堆中,试图从泛黄的纸页里找到解开谜团的线索。
在北平图书馆尘封的角落里,赵莽偶然发现了一本明代茅元仪编纂的《武备志》。这本皇皇巨着共240卷,图738幅,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当他翻到《舆图考》章节时,一幅《长白山志》的手绘地图映入眼帘。地图上,长白山的山脉走势被绘制成精细的等高线,那些线条像是大地的脉搏,隐隐跳动着某种古老的韵律。
赵莽的手微微颤抖,他小心翼翼地将从玉玺上拓印下来的山形图平铺在桌面上,与《长白山志》的地图重叠。光线透过斑驳的窗棂,洒在两张图纸上,奇异的事情发生了——狼血拓印图上的阴刻纹路,竟与《长白山志》地图里海拔2691米处的异常区域完美重合。这个高度,正是长白山天池火山口的精确高度!
“这不可能...”赵莽低声呢喃,手指轻轻摩挲着图纸上重合的部分。他想起在辽东时,狼王黑煞见到玉玺时的异样,想起猎户王老五讲述的狼群守护山林的传说。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了长白山深处那个隐藏着巨大秘密的火山口。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赵莽决定再次前往辽东。这一次,他不仅带上了那方玉玺,还准备了各种测绘工具,决心揭开这个被尘封数百年的谜团。
再次踏入辽东山林时,正值深秋。山林被染成一片金黄与火红,落叶在脚下发出清脆的声响。赵莽循着上次的记忆,找到了猎户王老五。王老五看到他,露出惊讶的神情:“赵先生,你还真敢再来?”
赵莽从行囊里取出那两张图纸:“五哥,我需要你的帮助。我想,长白山天池火山口,藏着一个大秘密。”
王老五接过图纸,仔细端详着上面重合的纹路,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这...难道就是传说中多尔衮藏兵甲的地方?”
“或许比兵甲更重要。”赵莽说,“从狼血显图,到与古籍地图重合,这一切绝非巧合。”
在王老五的帮助下,他们找来了几个熟悉长白山地形的向导,组成了一支探险队。出发前,王老五检查着猎枪,对赵莽说:“长白山的冬天来得早,咱们得赶在大雪封山之前回来。而且,火山口附近常有瘴气,要是遇到了,千万不能贸然前进。”
赵莽点头,将玉玺贴身藏好。他知道,这一趟旅程充满未知,但他已经没有退路。
队伍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越靠近长白山主峰,气温越低。山林里的树木逐渐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乱石和低矮的灌木。赵莽发现,沿途的地形竟与玉玺拓印图上的纹路越来越吻合,每一处山坳、每一条溪流,都像是被精确标记过。
“看,那就是天池!”向导指着前方一处被群山环绕的湖泊。天池水面如镜,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周围的山峰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水墨画。但赵莽的目光却被天池旁一座高耸的山峰吸引,那正是海拔2691米的白云峰,也是狼血拓印图上标记的核心区域。
他们绕着天池边缘前行,寻找通往白云峰的路径。山路崎岖难行,有的地方甚至需要手脚并用。途中,他们遇到了一片弥漫着雾气的山谷,雾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王老五脸色一变:“不好,是瘴气!快退回去!”
这章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