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十年恩怨十年剑 > 第177章 揽权纳贿

第177章 揽权纳贿(2/3)

啪,”蔡文华拍案而起,怒视毛轩,道:“此去朝廷,山遥路远,一来一回,你就不怕贻误战机吗?”

    “这……”毛轩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他的脑子一时还没有转过弯来,刚刚明明不急于出征的蔡文华蔡监军,怎么突然就怕贻误战机了呢?

    蔡文华见毛轩还不开窍,心知此人愚鲁,不通人情,遂提点道:“我听闻西南多美玉奇石,镇南城虽遭围困,酒饭不丰,尚可理解。然家资宝货,必有私藏。王师南下平叛,百姓不思箪食壶浆以迎,总当有些常例献上。”

    毛轩恍然大悟,原来这监军大人话里话外,无非想在镇南城百姓中榨取钱财。

    他为人正直,深知西南民生疲弊,不然也不至于盗匪为乱,故直言道:“蔡大人,大军征伐有功,自有朝廷封赏。西南民生凋敝,镇南城又遭连日围困,民心不稳,我等身为朝廷之臣,父母之官,当思保国安民,岂能再行征敛,自失民心?”

    “你……若无我大军到此,镇南城安得生机?百姓性命得保,不思报恩,反而贪图家中私财,是何道理?”见一己私欲被赤裸裸揭开,蔡文华气的拍案大怒。

    可他所求本非正当,便不好大肆发作,憋了一肚子的气,最终一屁股坐了下来,只道:“既无钱粮,大军征战乏力,尚需在镇南城休整几日,方可出征。”

    “监军大人,”赵子良见蔡文华为索取贿赂,拒绝发兵,忍不住站起身来,禀告道:“我今日追击王豹,回城途中得到情报,御史大人于文正已率西南义军占据平南城。而今,平南王大军人数虽众,却被晾在两城之间,无险可守。末将以为,此乃天赐良机,诚宜速速进军,与于大人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定能一举成擒。若犹豫不决,平南王军有所察觉,必全力攻取平南城,据坚城以抗骑兵,痛失良机,悔之晚矣。”

    “于文正?他在平南城?”蔡文华心中一凛,一些往事浮上心头。

    说起来,蔡文华年少时考取功名,主考官还是于文正,细细算来,倒也算是有师徒之谊。

    不过,当年他拿着东拼西凑的钱财来到于文正府上,想进一步加深二人之间的联系的时候,却被于文正大骂而出。

    此事向来被蔡文华视为奇耻大辱,好在东边不亮西边亮,幸得严蕃严大人赏识,收了自己做义子,才能一路官运亨通。

    如今严蕃严大人权势冲天,曾经的文臣之首于文正却不受皇帝待见,常年行走边疆,因而当年之事于蔡文华而言,也算是因祸得福。

    更何况,于文正在朝中向来是义父严蕃的死对头,自己若能借平南王之手杀了于文正,或许还能在义父那里记一大功。

    想到这里,蔡文华眼珠滴溜溜一转,一条借刀杀人的毒计便涌上心头。

    于是,蔡文华敷衍道:“大军自北向南,千里奔波,将士疲惫,战力不足。何况北地精兵,乍至西南,不服水土,不辨地理,若一昧猛攻,恐中埋伏,还是休整再战不迟。”

    种种言论,就连领兵出征的雄关精骑副将高猛都听不下去了,站起身来,直言:“大人……”

    话未出口,蔡文华摆了摆手,离席拂袖而去,边走还边自言自语道:“西南果真蛮夷之地,我一路南下,路过州县无数,也不曾受过如此轻怠。”

    高猛望着蔡文华远去的背影,只能无奈地摇头叹息。

    蔡文华有监军之职,遇事可直接奏报朝廷,又有权臣严蕃撑腰,就连雄关主将王鸷都让他三分,自己身为副将,更是无可奈何。

    叶枫、赵子良、毛轩三人面面相觑,一时陷入沉默。

    赵子良率先发言:“我大哥洛人豪尚在平南城中,他不发兵,我自领天道军南下征战。”

    叶枫拦住赵子良,说道:“赵将军切莫意气用事,平南王军势大,若无雄关精骑支持,天道军无异于羊入虎口,自投罗网,有何益处?”

    “我又岂能不知,可这……”赵子良重重地将手中酒杯砸在地上,“嗨”地叹了一声。

    “赵将军,不止洛人豪首领,就连于大人也在平南城,你急,我们又如何不急?”毛轩劝慰道:“实在不行,也只好苦一苦百姓,先凑出一些金珠宝货给蔡大人,先哄他发兵南下。唉,我官职虽小,却一向自恃清高,无奈竟还要做这种腌臜事。”

    叶枫和赵子良无奈落座,虽心中不快,却也别无良策。

    黑衣万灵风及寒香二人,则默默相视一眼。

    二人同属黑衣,只听令行事,对此事都是不便参与的。

    至于杨延朗与展燕二人,则仍在台下与将士们开怀畅饮,对席间之事浑然不知。

    展燕本是草原之女,行为豪放,不让须眉,很快便与雄关将士打成一片;杨延朗酒力不佳,胜在巧舌如簧,说起传奇经历,加油添醋,引人入胜,也吸引了一群人听他吹嘘。

    二人皆以为援兵既至,西南将平,他们很快便可与陈忘、白震山、芍药等人合兵一处,闯荡江湖,心中快意,对台上发生的事一概不知。

    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