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秦:开局得到瑶池蟠桃 > 第246章 作战准备

第246章 作战准备(1/2)

    李渊淡淡一笑,收回心神,重新集中思绪面对眼前之事。

    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秦国来说,水灾或旱灾均可以通过人工补救,但唯一无法挽回的则是蝗灾,无论如何都会带来重大损失。

    正所谓,善于治乱者,并不需要赫赫威名,防患未然才是根本。

    ......

    正午阳光高照,武都县内一条河流旁边一个由巨石堆积而成的村寨前。

    罗毅开始指挥军队生火做饭并作作战准备。

    他丝毫不担心这些当地部族会趁此时机突袭他们,既然有决死之心防守家门,就不会如此不智用巨石将大门封堵。

    不过细观之下,他认为这座寨子更可能是羌族而非氏族人的聚居点。

    《诗经·秦风·小戎》中对氏人的建筑有句:\"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意味着,氏族人的居住方式为低矮房屋搭配木质顶盖。

    而眼前这座村寨房屋却是石制堡垒,明显具有羌族钟支风格。

    他回忆族中传说确认这是同宗的一支——羌钟部落。

    哼,老乡又如何?

    片刻后罗毅嘴角露出笑意,随后心中打定了利用他们的人头提升军功爵位的想法。

    两个小时以后,饭毕准备工作完毕,全体士卒严阵待发。

    一锅肉粥两片面饼,非但为了果腹,更是战斗所需的能量补充。

    古人云:\"饥饿失体力,饱足减斗志\"。

    随着各种节奏有序的鼓声传来,队伍井然有序。

    健壮的大盾手在前排开路,劲弩持有者紧随其后;而两侧配置及后卫位置,则布满了持枪配刃的重装步兵。

    可尽管准备充分,罗毅却没有下令立刻进攻,因为他此次特别携带了两款轻便型抛石机。

    虽每台机器需六匹马来拉且常须十余人辅助搬动,但当石块从远处飞速砸向钟氏的城墙,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努力值回票价。

    连续几块石头掷过去,一次命中墙身薄弱部位引发连锁倒塌。

    墙体碎裂暴露下,是恐惧的面孔及握着简陋武器颤抖的手臂。

    昔日凶悍勇猛精神早已消磨尽了。

    为什么不直接投降呢?罗毅明白他们的担忧,那些听闻其他部落投降后的遭遇,足以让人不敢再存幻想。

    秦人手段果然不容轻视!

    随着石炮不断轰击,最后成功轰开了一个缺口。

    秦军队形瞬间发动冲锋,步伐坚定而齐整。

    片刻之后残阳映红半边天,战场上鸦群盘旋。一座秦人大旗如今飘扬于原钟氏部族的驻地之中。

    北境原上,数百骑士组成的队伍正慢慢朝向九原城推进。

    走在最前方正是王离北伐留任于此地坐镇的将军——张烈。

    一路沿贺兰山脉东麓巡视至此,入眼皆是非凡景象与繁忙人潮。

    众人虽衣衫褴褛、满是污渍,却满脸通红精力充沛。有人正在砍伐参天大树;另一些按户组织帮工修建冬房获取报酬的小孩们举着果实

    因再执九原军权,顾衡迎来了第三次“上将军”的临时尊称。

    他轻欠身接过传令兵递来的竹筒,验明无误后启封,从中取出一张如羽般轻薄的竹纸。

    “果然,顾言这小子又闹腾起来了……”

    竹纸上言简意赅地写明:他们遭到匈奴追击,现已撤至阴山以北某处山脚下固守,望速援!情势危急!

    顾衡叹口气,微微摇头:“年青人啊,到底还缺些沉稳。”

    然在数落顾言之际,他自己似乎忘了当年与对方同龄时也曾满腔热血,莽撞不已。

    “擂鼓召集众将!”

    话音方落,他已然策马奔往掌管榷场事务的府署,询问匈奴商队离城之具体时间。

    “禀上将军,那些蛮子是三天前离去,将没卖完的货物悉数贱卖给本地百姓,而后匆忙启程。”

    顾衡再度长叹一声:匈奴人若是三天前动身,现今已远遁至无法追赶之处;否则定能借机惩戒这群不守信用的商人,勒索他们一大笔财物。

    毕竟匈奴这般动静大张,断不可能与当地商队全然无关——后者显然知情却未尽责通报消息予秦军,显然有违当初约定。

    须臾之间,顾衡来到九原城内幕府之中。

    他安坐主座,伸出指头缓缓计算时辰。依军令三通鼓后仍未到者当受二十军棍重责;一旦顾衡五根手指尽数弯曲,迟到之将不论官阶高低一律斩首示众。

    不多时,在其折下第四根手指之后,所有屯驻九原的千夫长以上的将领已齐聚一堂。下一瞬,手持木杖的士兵涌入厅堂拖出部分迟到之员,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鞭笞之声响起于外间,然而其间并无叫痛之人——据秦军法令,喊疼者每哼一声即多加十记板子,直至打死为止!

    无论古今何世,但凡战无不胜的军队必得赏罚分明。

    待惩处结束,顾衡取出随身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