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一次从霍米林茨克的乱局中全身而退之后,他们俩人就携手来到了亚季总督区。
亚季可以说是整个北希德罗斯最贫穷的总督区之一了,但是这里的贫穷也只是相对而言的。
作为一个面积广阔,同时拥有平原、森林、沼泽、丘陵、山地以及高原的总督区,这里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人口也十分庞大。
这里的穷更多的是分配上的问题,亚季基本没有多少工业生产能力,唯一的财政来源就是顺着戈顿河大航运向外输出工业原材料。
对于沃尔夫格勒爆发了大起义,革命军占领了布尼亚克地区这件事,周边的几个总督区都是作壁上观的,唯有亚季总督不一样。
亚季总督是真的想要帮助帝国打败叛军的,因为戈顿河大航运就是他们整个总督区的经济命脉。
从前年就开始爆发的大瘟疫没有让亚季总督太过重视,各大庄园主和矿场主也不过是封锁了自家的庄园和矿场然后把咳嗽的人给扔出去自生自灭而已。
但是航运的断绝却让他们焦急如焚。
要说贫穷的亚季总督区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他们利益阶层普遍都比较团结。
这是由于产业和收入来源高度单一而导致的。
一听说帝国给了名额要在这里建立第五方面军,亚季的贵族们别说是贪钱了,他们甚至倒贴钱过来组建军队。
但问题是现在戈顿河的航运已经断绝了,通往下游的铁路也被革命军给切断了,他们手上光有人有钱,但是没装备啊!
下游的普利佳耶夫总督区倒是有货源,但两个总督区交界的地方都是山区,道路崎岖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货物运输。
在东面,跟亚季差不多贫穷的奥尔涅兹克总督区有临海的港口可以接收从旧大陆过来的航运,但还是那个问题两地交通不便没法展开大规模的货物转运工作。
在亚季总督区中部有着一块面积不小的平原,这里是整个总督区最为核心的精华地区。
但是这里也被群山包围着,除了一条戈顿河之外就再也没有能连接外地的大型通路了。
霍姆斯勋爵当时就是看清了这一特殊情况才特意跑到了亚季这里来串联的。
亚季的总督和贵族们对于军队的组建是有着极大的热情的,他们缺少的是武器装备的渠道而已。
而这不巧了吗?
作为专业掮客的霍姆斯勋爵正好就有一些小人脉,刚好能弄来一批他们急需的军备。
因此霍姆斯勋爵当时就带着一小船武器作为见面礼跑到了亚季,然后他就傻眼了。
在他前脚到达亚季刚刚拜完总督的码头之后,后脚夏伦卡和霍米林茨克就沦陷了。
对于霍米林茨克的沦陷霍姆斯勋爵是早有预料的,那地方要是不沦陷才是不正常的。
而夏伦卡他也预计过有很大可能抵挡不住叛军的攻势,但理论上来说依托戈顿河防守一两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当时夏伦卡那里还有着整个戈顿河上唯一成建制的内河舰队,敌军的水上力量根本没法跟他们抗衡。
然而令霍姆斯勋爵没想到的是,最先沦陷的竟然还不是霍米林茨克而是夏伦卡!
这两座城市相继沦陷的时间没差几天,但是先后顺序却有着极大的差别。
最开始受到攻击的是霍米林茨克,但夏伦卡却是先沦陷的,这说明敌军不是临时起意,而是为了这次袭击已经预谋已久了的,并且也都掌握着两座城市的关键情报。
这不是一两个前线指挥官的问题,而是从霍米林茨克到夏伦卡整个决策层都是有问题。
包括之前在那里上蹿下跳的霍姆斯勋爵也为这两座城市的沦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这些政治掮客惯于利用混乱的形势来为自己牟利,但殊不知这次面对的对手要远超出他们能够应对的极限。
在帝国本土部队到来之前,本地的贵族们如果能团结一致不拖后腿尚且还有能够和革命军拼一拼的机会。
但这样想法显然是不可能的。
亚季这边能够团结,是因为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要靠着戈顿河大航运吃饭,动了这条航运就是动了他们所有人的饭碗。
但是其他地区的贵族们可就没这个条件了。
下游的两座城市快速沦陷让霍姆斯勋爵原本的计划泡汤了,但好在他这个人向来料敌从宽还准备了第二套方案。
亚季和普利佳耶夫中间是隔着一个萨恩山区不利于大规模货物转运不假,但这并非完全没有解决的办法。
亚季这边的贵族们普遍有着统一的利益,而且也没有下游那帮贵族同行那么吝啬。
于是乎霍姆斯勋爵就建议大家集中力量在萨恩山区修建一条通往普利佳耶夫总督区的道路,他则是可以跑去游说那边,让普利佳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