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时,林小满鼓起勇气问出了憋在心里许久的问题:"那张素描...真的是随手画的吗?"
月光下,她看到庄图南的耳根微微泛红。
"不是。"他轻声回答,随即转身离去,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挺拔。
周六清晨,林小满特意换上了最体面的衣服——一件浅蓝色的确良衬衫和黑色长裤,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她对着小镜子照了又照,最后抹了一点淡淡的唇膏。
拙政园门口,庄图南已经等在那里。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深色长裤,背着画板和测量工具,在晨光中如同一幅水墨画。
"早。"看到林小满,他微微点头,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艳。
清晨的拙政园几乎没有游客,只有几个晨练的老人。园子里弥漫着草木的清香,亭台楼阁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我们先去远香堂。"庄图南熟门熟路地引路,"那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远香堂前,一池荷花正含苞待放。庄图南放下画板,开始测量建筑的各个尺寸,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林小满好奇地凑近看,发现他不仅记录了数据,还画了精细的草图,标注了各种细节。
"为什么要这么详细?"她问。
"古建筑修复讲究'修旧如旧',必须了解每一个构造细节。"庄图南认真地解释,"比如这个斗拱,看起来只是装饰,实际上承担了重要的结构作用..."
他滔滔不绝地讲解着,眼睛里闪烁着专业人士的热情。林小满听得入迷,不时提出一些现代建筑学的观点,两人讨论得热火朝天。
"你的想法很新颖。"庄图南惊讶地看着她,"这种空间流动性理论,国内很少有人研究。"
林小满心里一紧,意识到自己又说漏嘴了。这些在21世纪建筑学界司空见惯的理论,在1982年确实超前。
"我...看过一些外国杂志。"她支吾着解释。
庄图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追问。他带着林小满走遍全园,每到一处都会详细讲解建筑特色和历史典故。林小满发现,一旦谈到专业领域,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年轻人就像变了个人,神采飞扬,妙语连珠。
"你知道吗?"站在小飞虹廊桥上,庄图南指着水中的倒影,"造园者特意设计了这种'借景'效果,让实际空间在视觉上扩大了一倍。"
阳光透过廊桥的花窗,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小满看得有些出神,脱口而出:"就像你一样。"
"嗯?"庄图南疑惑地转头。
"啊,我是说...这个设计理念很巧妙。"林小满慌忙解释,脸颊发烫。
中午,两人在园内的茶室休息。庄图南从包里拿出两个饭盒:"我妈准备的,一起吃吧。"
饭盒里是黄玲拿手的酱排骨和腌笃鲜,还有一小盒切好的水果。林小满尝了一口,感动得几乎落泪——这是她穿越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有人专门为她准备便当。
"好吃吗?"庄图南问,眼睛里带着期待。
"太好吃了!"林小满用力点头,"黄阿姨的手艺真棒。"
"她特意多做了些,说你在厂里吃不好。"庄图南轻声说,"她...很喜欢你。"
林小满心头一暖:"我也很喜欢你们一家人。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多亏了你们照顾。"
庄图南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你家里人呢?从来没听你提起过。"
林小满的手顿了一下。这个问题她早有准备:"都不在了。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是外公把我带大的,前几年他也..."
"对不起,我不该问的。"庄图南的眼神柔软下来。
"没关系。"林小满勉强笑了笑,"现在有你们这样的好邻居,我很知足。"
回程的路上,两人路过一家新华书店。橱窗里陈列着新出版的《世界建筑》杂志,庄图南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去。
"想看吗?"林小满问。
庄图南犹豫了一下:"有点贵,要两块多..."
林小满已经走进书店,买下了那本杂志:"送给你,算是今天导游的谢礼。"
庄图南接过杂志,手指微微发抖:"这...太贵重了。"
"比起你今天教我的知识,这算什么?"林小满笑道,"再说,我用广交会的奖金买的,不心疼。"
庄图南小心翼翼地翻开杂志,如获至宝。看着他专注的侧脸,林小满突然觉得,这两块钱花得太值了。
接下来的两周,林小满全身心投入广交会的准备工作。她设计了十几种新图案,每天工作到很晚。或许是劳累过度,一天早晨起床时,她突然感到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床边。
再次醒来时,她发现自己躺在庄家的床上,黄玲正用湿毛巾敷她的额头。
"醒了?"黄玲松了口气,"你发烧到39度,吓死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