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家荣幸。\"我行礼应下,余光瞥见武媚眼中闪过一丝异样。是嫉妒?还是算计?
就这样,我开始了与李治的医药交流。每隔几日,他便召我去东宫讨论医理。我谨慎地引入一些现代医学观念,用唐代人能理解的方式解释。李治对这些新鲜理论极为着迷,甚至做了笔记。
与此同时,武媚在侍疾期间的表现也赢得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赞赏。她心思细腻,手法轻柔,更重要的是——她读书多,能在李世民失眠时与他讨论史书政事。
\"姐姐,\"一天夜里,武媚溜进我的住处,\"今日圣上问我如何看待汉高祖杀功臣之事。\"
我心头一震。这可是个敏感话题!\"你怎么回答的?\"
\"我说,飞鸟尽,良弓藏,虽是无奈之举,但也埋下祸根。若当初能像光武帝那样'退功臣而进文吏',或许更好。\"她得意地说,\"圣上听了,沉思良久,然后夸我有见地。\"
我不禁莞尔。这回答确实高明,既点出问题,又不直接批评刘邦——毕竟李世民自己也有杀兄逼父的玄武门之变在前。
\"媚娘,你进步神速。\"我由衷赞叹。
她突然压低声音:\"姐姐,太子殿下今日偷偷塞给我一张字条。\"
我的心猛地一跳:\"写了什么?\"
\"只是一首诗,咏牡丹的。\"她故作轻松,但脸上的红晕出卖了她,\"我......不知该如何回应。\"
\"你想回应吗?\"我直视她的眼睛。
她咬了咬下唇:\"太子温文尔雅,学识渊博,将来更是......\"她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历史上武则天与李治的感情是她日后重返宫廷的关键。作为知晓未来的人,我是否应该推动这段关系?但想到未来那些因权力斗争而流血的事件,我又犹豫了。
\"小心行事。\"最终我只能这样建议,\"现在圣上病重,若传出太子与才人有私,对你们都不利。\"
\"我明白。\"她点点头,\"姐姐能否......帮我们传递书信?\"
我长叹一口气。这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要按既定轨道前进吗?
\"只限医药讨论,不谈其他。\"我折中道,\"太子近日在读《黄帝内经》,你可请教他一些问题,以此为掩护。\"
武媚欣喜地抱住我:\"多谢姐姐!\"
就这样,我成了两人之间的信使。李治的诗文和武媚的回复都巧妙地藏在医书和药方中。每次传递,我都胆战心惊,生怕被人发现。但另一方面,看着两人因共同爱好而渐生情愫,又让我这个现代人感到一丝浪漫。
贞观二十三年春,李世民的病情急转直下。御医们束手无策,连我的\"西域秘方\"也收效甚微。长孙皇后日夜守在榻前,自己却积劳成疾,旧病复发。
\"季司药,\"一天夜里,李治在东宫紧急召见我,\"父皇恐怕......就在这几日了。母后的头风又发作得厉害,你可有办法?\"
我连夜配制了加强版的止痛药,但私下告诉李治:\"殿下,皇后娘娘长期用药,身体已产生耐受性。这药只能缓解,无法根治。\"
李治眼中含泪:\"难道就眼睁睁看着......\"
\"生死有命。\"我轻声道,\"殿下更应保重自己,未来......大唐需要您。\"
他怔怔地看着我,突然问道:\"季司药,你相信天命吗?\"
这个问题来得突然。我想起铜镜上的\"助武代兴唐\",想起李淳风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奴家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该走的路。\"我谨慎地说。
\"那武才人......\"他欲言又止,\"她的路会怎样?\"
我心跳加速。他为何突然问起武媚?\"殿下何出此问?\"
\"我总觉得,她不是寻常女子。\"李治望向窗外的月色,\"她眼中有一团火,仿佛能......\"
他没有说完,但我懂他的意思。历史上李治正是被武则天这种不凡气质所吸引,甚至不顾礼法让她重返宫廷。
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在两仪殿驾崩,享年五十一岁。举国哀悼。按照唐代制度,没有生育的妃嫔需出家为尼,武媚自然在列。
临别前夜,她冒雨来到我的住处,浑身湿透,眼中含泪。
\"姐姐,我害怕。\"她扑进我怀里,声音颤抖,\"感业寺那种地方,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我......我不想一辈子青灯古佛!\"
我轻抚她的背,不知如何安慰。历史上武则天确实在感业寺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直到李治将她接回宫中。但现在的历史是否会按原样发展?我的出现已经改变了许多细节。
\"太子殿下......\"我试探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