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去看看吗?\"燕西问。
没等俞瑾回答,他已经停好马车,拉着她跑向城墙。守门的士兵见是金家七少爷,恭敬地放行。两人一口气爬上陡峭的台阶,来到箭楼顶层。
\"哇——\"俞瑾情不自禁地惊叹。整个北平尽收眼底,棋盘般的街巷,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远处绵延的西山...1920年代的北平,没有高楼大厦,却有一种恢弘古朴的美。
\"美吧?\"燕西靠在她身边的栏杆上,\"我常来这儿。看着这座城,就觉得什么烦恼都不重要了。\"
微风拂过,带来远处市井的喧嚣。两人静静欣赏风景,一时无话。
\"俞瑾,\"燕西突然开口,\"若有一天,我不是金家七少爷了,你还会...还会当我是朋友吗?\"
这问题来得突兀。俞瑾转头看他:\"为何这么问?\"
燕西目光投向远方:\"最近家里事多,大哥的事,二姨太的事...父亲压力很大。有时我想,若没有这个姓氏,或许活得更自在。\"
这番话让俞瑾重新审视眼前的青年。原着中的燕西是个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可眼前这个人,却开始思考身份与自我的关系。
\"燕西,\"她轻声说,\"我认识你时,你已经是金家七少爷。但我欣赏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你的姓氏。\"
燕西眼睛一亮,正要说什么,一阵风吹乱了俞瑾的头发。他自然而然地伸手,替她将散发别到耳后。手指不经意间触到耳垂,两人都是一怔。
\"走吧,\"俞瑾慌忙后退一步,\"再去别处看看。\"
接下来的大半天,燕西带她逛遍了北平的名胜——什刹海的荷花市场,鼓楼旁的小吃摊,甚至偷偷溜进已改成故宫博物院的紫禁城。俞瑾在现代去过无数次故宫,但1920年代的紫禁城,还保留着更多原始风貌,让她大开眼界。
傍晚时分,两人坐在景山万春亭,看着夕阳给紫禁城的琉璃瓦镀上金边。
\"累了吧?\"燕西递给她一个油纸包,\"尝尝,东来顺的羊肉烧饼,还热着呢。\"
俞瑾咬了一口,酥香满口。在现代,她吃过无数次东来顺,却从未觉得如此美味。
\"谢谢你,燕西。\"她真诚地说,\"今天很开心。\"
\"我也是。\"燕西看着她,眼神温柔,\"和你在一起,看什么都新鲜。\"
回程的马车上,俞瑾困得直点头。朦胧中,她感觉有人轻轻将她的头靠在了肩上。熟悉的气息包围着她,让她安心地沉入梦乡。
醒来时,马车已停在金府侧门。燕西正含笑看着她:\"睡得真香,都不忍心叫醒你。\"
俞瑾不好意思地擦擦嘴角:\"我睡了多久?\"
\"一个时辰吧。\"燕西跳下马车,伸手扶她,\"小心台阶。\"
两人刚进府,就遇见了冷清秋。她手里拿着一个包裹,见到两人亲密的样子,明显一怔。
\"清秋!\"燕西热情地打招呼,\"来找俞瑾?\"
冷清秋勉强一笑:\"我...我织了条围巾,想送给七少爷。\"她递过包裹,\"入秋了,早晚凉。\"
燕西欣然接过:\"多谢!清秋的手艺最好了。\"他当场打开包裹——是一条深蓝色的羊毛围巾,针脚细密,边角还绣着小小的\"燕\"字。
俞瑾心里突然泛起一丝酸涩。这绣字说明了一切——冷清秋对燕西用情至深。
\"我帮你戴上?\"冷清秋怯生生地问。
燕西大方地点头。冷清秋踮起脚为他围上围巾,动作轻柔。阳光下,三人站在一起的画面,美好得有些不真实。
\"很适合七少爷。\"俞瑾强作笑颜,\"冷小姐好手艺。\"
冷清秋低声道谢,匆匆告辞。燕西似乎没察觉两个女孩之间的微妙气氛,还沉浸在收到礼物的喜悦中。
\"清秋从小就会照顾人。\"他摸着围巾感叹,\"记得小时候我生病,她连夜熬药送来...\"
俞瑾突然觉得疲惫不堪:\"七少爷,我有些累了,先回房休息。\"
\"啊,对,今天走了不少路。\"燕西关切地说,\"好好休息,明日我来找你去看戏。\"
回到房中,俞瑾一头栽倒在床上。今天发生的一切如走马灯般在脑中回放——金铨的赏识,与燕西同游的快乐,还有冷清秋那条围巾...
\"我在吃醋吗?\"她自言自语,随即苦笑。明知原着中燕西和冷清秋的结局,她不该动心的。可感情这东西,岂是理智能够控制?
次日清晨,俞瑾正在梳洗,忽听外面一阵骚动。推开窗,只见几个丫鬟聚在院子里窃窃私语。
\"怎么了?\"她问自己的贴身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