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338章 伦敦城

第338章 伦敦城(1/2)

    站在窗口的密迪乐转过身来,面向埃默森:“威廉,你今日不该去激怒萧,他真会杀了你。”

    埃默森神情沮丧,嘟囔着:“没错,我感觉那家伙想激怒我,借机杀我立威。”

    密迪乐见埃默森如此执拗,暗暗叹息,不再理会他。

    转而面向众人:“先生们,都谈谈此行感受吧。”

    亚瑟·塞耶神色冷峻,率先开口:“我认为他们推行禁烟和关税政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且做好了战争准备。”

    “他们大肆修筑沿江炮台,就是最好证明。”

    “且萧是坚定的华夏族裔主义者。若不能打疼他,他不会接受我们条件。”

    密迪乐接着问:“上尉,你有何建议?”

    “从他们重视技术、吸纳西方人才的情况看,不久后他们或许会成我们的劲敌。”

    “所以我建议,要么尽快派舰队沿长江而上,趁他们羽翼未丰,摧毁沿江城市,逼他们就范;”

    “要么认真考虑萧的提议,停止向其控制区售卖特殊商品,与他们关系正常化,转售其他工业产品。”

    密迪乐从口袋掏出一根雪茄,递给亚瑟,又问:“上尉,你觉得我们舰队打得进来吗?”

    亚瑟接过雪茄,思索片刻,面露犹豫:“不好说。但现在不动手就来不及了。”

    密迪乐又从口袋掏出带嘤工厂刚投产的安全火柴,擦燃后,给两人的雪茄点上。

    随着这两人的吞云吐雾,不一会,房间便烟雾弥漫。

    几个不抽烟的人被呛得咳嗽数声,密迪乐却不在意,其他人似也习以为常。

    密迪乐转向哈罗德:“哈罗德,你怎么看?”

    “萧对弗兰西、米国关税都了如指掌,可见他对国际形式颇为了解。”

    “且他行事风格与传统华夏人不同,亲和、明智,易于沟通,这点需留意。”

    哈罗德话音刚落,趴在床上哼哼的埃默森便抗议道:“不,亲爱的格雷厄姆,他不亲和,他是该死的恶棍,别被他骗了。”

    密迪乐看向罗伯特·赫德:“赫德,你的意见呢?”

    罗伯特·赫德一直望着窗外,似乎对谈话不怎么上心。

    听到密迪乐问话,他转过身,眼神飘忽。

    “领事先生,或许可考虑萧的建议。向他们售卖机械、铁路设备甚至军舰,利润并不低。”

    众人发言完毕,密迪乐拍手示意大家注意。

    “先生们,我会综合大家的意见,写成报告,交给约翰·包令爵士。”

    “至于帝国采取何方案,就非我们能决定的。”

    “而且如亚瑟所言,此地眼线众多,不宜久留。明早我们就回沪城。”

    “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又要赶路了。”

    次日清晨,密迪乐一行,登上一艘到江城卖纺织品的带嘤蒸汽商船。

    五天后,他们抵达沪城。

    密迪乐等人留下,罗伯特·赫德带着报告前往港岛,向带嘤港岛总督兼驻华公使约翰·包令爵士汇报。

    赫德花了六天赶到港岛,呈交报告。

    密迪乐在报告里,详述此次访问西王府经过、与萧云骧接触的细节,还有沿途见闻。

    他指出,西王府的禁烟和关税政策几乎不可动摇。

    因此,他建议,对待西王府,要么尽快组建远征舰队沿江而上,用武力迫其屈服;否则就考虑萧云骧的提议,换种方式与西王府打交道。

    然而,约翰·包令不认同密迪乐的观点。

    虽说克里米亚战争,已接近尾声,带嘤可将主力调往远东。

    但此时带嘤主要精力,是联合弗朗西和米国,向瞒青施压,修改条约,扩大在华利益。

    西王府控制区在华夏腹地,带嘤陆军难以进入;海军军舰沿江而上,定会与沿岸西军炮台守军苦战。

    如此大动干戈,不如对付瞒青朝廷获利大。

    若西王府坚持对带嘤强硬,等其控制区扩展到沿海,有的是办法对付。

    至此,西王府与带嘤的首次官方外交接触结束。

    --

    8月正午的灰白光线,穿透泰晤士河上空的黄褐色雾霭。伦敦城在14-22℃的阴凉水汽中舒展开来。

    东区码头,砖砌烟囱喷吐煤烟,与河面蒸汽船的黑雾交融,形成低垂的污浊天幕。

    西区摄政公园,湿漉漉的草地和树荫如翡翠闪亮,与圣吉尔斯贫民窟狭小逼仄,拥挤不堪的破屋,顶形成鲜明对比。

    泰晤士河的布莱克弗赖尔桥上,运煤马车过载,桥身震颤。

    桥墩处,腐烂菜叶与马粪散发着腥臭,与河水铁锈味混杂,弥漫至百米高空。

    议会大厦钟楼(大本钟)的脚手架,还攀附在未完工的塔身,工人如蚁群在高空忙碌。

    南岸军械厂仍为克里米亚战争前线铸造炮弹,锻铁锤击声不断,每一声闷响,都会震落屋檐上的煤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