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329章 九死不悔

第329章 九死不悔(2/3)

等都由洋人掌控。

    华人在自己国家内,成为了比印度阿三、黑人仆从军地位更低的最下等人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租界某些场所,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海滩也不准华夏人游泳。

    租界洋巡捕拽着华人辫子抓人,人多就把辫子绑在一起,肆意作弄。

    这些事,萧云骧等人只是听说,濮钰却亲身经历。

    更恶劣的外国士兵射杀华人之事,他就是当事者,真正有切肤之痛。

    只见他满脸涨红,神情激动,大声回应:“如能实现此目标,濮某纵然死百次千次,身处无间地狱都甘之如饴,岂会怕九死!”

    萧云骧拍手叫好:“如此说来,卓如和我们目标一致,就是为同一理想聚集的‘同志’,这不比同乡、同年、弟子门生更值得信任?”

    “只要是‘同志’,哪怕是洋人,我都一视同仁。卓如,现在告诉我,我为何不能相信你?”

    濮钰被萧云骧一番言语,煽动得热血上涌,俯身下拜:“定然不负大王所托,这差事,我接了。”

    萧云骧欣喜点头,思索片刻:“那就先担任西王府文宣司主事,正四品。专责报纸事宜,后续再视情况调整。”

    濮钰闻言,却是犹豫起来:“大王,这品级是不是太高了?”

    正四品相当于一州知府,难怪他有顾虑。

    萧云骧连连摇头:“卓如,这报纸是我们的喉舌。你要以笔为枪,以墨为刀,争取民心,开启民智,打击封建糟粕。”

    “这个战场,不比真刀真枪的战场容易。等电报线铺开,报纸影响巨大,那时你身为‘主将’,四品反而低了,现在先着手干起来。”

    濮钰再次拱手:“那濮某就却之不恭了。”

    萧云骧还礼,两人重新坐定。

    萧云骧看向赵烈文:“惠甫,我想借你的文字功底和军机参谋能力,跟在我身边,做总文案参军事,品级暂定为从五品,可好?”

    赵烈文一直看着萧云骧和濮钰交流,心中羡慕濮钰的机遇。

    介绍他来的徐寿,只是西王府科学院的博士,和诸位首脑没多少交集和私人关系,对西王府政局并无影响力。

    所以他对自己的待遇,本就没抱太高期望。

    但听到萧云骧给他安排的职务,隐约是首席幕僚,且品级不低。想他只是秀才出身,今年才二十三岁,萧云骧这是破格对待。

    于是他激动站起,对萧云骧拱手:“谢大王赏识,烈文必将全力以赴。”

    萧云骧微笑回礼:“烈文,让军情局把你家眷接过来吧,常州府那边,也不太平。”

    赵烈文又向李竹青作揖:“如此,麻烦李军师了。”

    李竹青回礼:“此乃军情局应尽之事,惠甫无需多礼。”

    ---------------------------------------------------------------------------------------

    (注1:请大佬们包涵,乌鸦取那么些古怪的官名,一切都是为了本书能活下来。

    注2:人物小传——赵烈文。

    赵烈文(1832-1893),出身常州官宦世家,是晚青重要的战略思想家与幕僚。

    三试不第后,他投身甑涤生幕府,凭借务实之学和敏锐洞察力,成为甑涤生中晚期的核心智囊。

    其间,他两次退出相军。表面看,是家事与健康原因,实则源于政治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第一次,因战略分歧和边缘化身份,他主动隐退;

    第二次,因对时局绝望且使命完成,他选择归隐。

    其经历既折射出晚青幕僚群体在传统与变革夹缝中的艰难抉择,也印证了“清醒者往往孤独”的历史规律。

    一、赵烈文的历史定位与个人特质

    可从三方面概括:

    理性批判精神

    他对相军战斗力、军纪及派系问题直言不讳。

    刚入幕时,就指出樟树营“军气已老”,还预言周凤山部必败。

    在《能静居日记》里,如实记录相军暴行,批判其“义理不能制血气”,展现出史家秉笔直书的客观性。

    政治预见性

    1867年,他预言青庭“不出五十年必亡”,还指出会出现“方州无主,人自为政”的军阀割据局面。44年后,辛亥革命印证了他的精准预见。

    1860年,他预见科举制将废,主张改革取士制度,比青庭正式废除科举(1906年)早了近半个世纪。

    务实革新思想

    他率先提出“西方威胁远胜太平军”,推动甑涤生主导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他还关注日本明治维新初期的变革,警示“蕞尔小国”崛起对中国的威胁,其见识超前于同时代官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