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300章 激将

第300章 激将(1/2)

    常德一战,西军伤亡一千余人,其中以担任主攻的梁成富第十师为主。

    此役意义重大,曾国藩苦心经营的湖南防线关键节点——常德城,被西军一举攻破,湖南腹地诸州府,就此向西军洞开。

    陈玉成攻陷常德后,派出快马向萧云骧报捷,同时军队休整和进行物资补充。

    他调遣此战伤亡较少的十一、十二师各一个旅,清剿常德府境内的清廷残兵、土匪和流寇,协助西王府内政人员,建立地方政权。

    第四军自去年起,就征战不断,连过年都在川鄂古道的行军途中度过。

    所以,除剿匪部队外,其他队伍得以在常德城好好休整一番。

    十几天后,萧云骧的命令传到陈玉成手中,要求第四军休整完毕后,进攻洞庭湖南面的益阳,继续歼灭湘军的有生力量。

    此时的长沙城中,曾国藩收到常德城破、李续宾和朱品隆自尽的消息,如遭闷棍,整日懊丧地枯坐书房,苦思破局之策。

    这段时间,长沙外围的西军不仅未强攻长沙城,甚至连试探性攻击都未发起。

    他们专注于构筑和加固五里牌、阿弥岭阵地,以及北面的浏阳河防线。

    水师封锁湘江后,也未用重炮轰城,还分兵向湘江上游进发。

    因此,长沙城南面畅通无阻,常有来自湘南和两广地区的人员物资进入。

    到了1855年6月初,一支八千人的队伍,从广西赶来支援,为首将领叫伍绍宗。

    伍绍宗,字克难,时年五十岁,职务为署理广西提督。

    他出身广东十三行中,买办伍氏族裔旁支,幼年目睹天地会暴动,家业被毁,父母兄弟横死。

    幸得叔父收养,从此对天地会等底层百姓组织,恨之入骨。

    1830年,伍绍宗加入广西绿营军。在镇压李沅发暴动中,他以残忍杀戮崭露头角。

    太平天国起事前,他在广东围剿“红兵”(天地会分支),因表现英勇一路擢升。

    1852年率部转入广西,彼时太平军主力已转出。导致这厮连战连捷,故而对太平军颇为藐视。

    他视杀戮为“净化乱民”,自诩“南疆铁扫帚”,实施“以血洗血”“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等残酷政策。

    对太平军俘虏常施以“剐刑”示众,对太平军活动区域实行“三光政策”,凭此获得大量军功,升至署理广西提督之位。

    此次入湘,他率领八千人,装备三千支从英国采购的“印度型褐贝丝”燧发枪,其余是清廷自制的燧发枪、火绳枪以及大刀长矛等冷兵器。

    其部有两千人是收编的天地会和太平军叛徒,号称“敢死营”。

    平时,“敢死营”成员做苦力,承担运输粮草、构筑营寨等重活;战时率先冲锋,杀贼一人便可脱离“敢死营”,进入正常士卒行列。

    伍绍宗率部抵达长沙城,见五六万湘军,被两万余西军堵在城内不敢出战,不禁连连摇头,满脸不以为然。

    这一日,在长沙城中,湖南巡抚衙门议事厅内,一场关乎战局的军议正在进行。

    议事厅位于巡抚衙门内堂,周围树木葱茏,夏日的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

    厅内正中摆着一张巨大的檀木桌案,上面整齐堆放着文书和地图,两旁是精美的雕花座椅。

    厅内气氛压抑沉闷,只有窗外蝉鸣,增添烦闷。

    坐在桌案主位的曾国藩眉头紧锁,神情郁郁,难掩愁容。

    伍绍宗身材矮壮如铁墩,面部带刀疤,身着清廷赏赐的黄马褂,腰悬鲨鱼皮鞘腰刀,大剌剌坐在曾国藩左手边第一位。

    神色得意,对曾国藩的这番安排很是满意。

    曾国荃、鲍超、周凤山、萧启江、刘蓉、郭嵩焘等将领、幕僚坐在两侧下手位,皆沉默不语。

    听得曾国藩又是长叹一声,伍绍宗问道:“曾大人,为何不击破城外的萧贼?听闻他们只有两万余人。”

    曾国藩以手扶面,满脸惭愧:“不瞒伍军门,我湘军匆忙扩充,士卒训练不足,军械简陋,有些士卒仅有一杆长矛。”

    “前番刚被西贼打得大败,连我胞弟曾国荃都受伤了,此时哪敢出城与西贼野战。”

    伍绍宗扫视下手位的曾国荃、鲍超、周凤山、萧启江等湘军将领,见曾国荃涨红了脸,紧握拳头避开他的目光;

    鲍超怒目圆睁,与他对视;周凤山、萧启江等人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他觉得这些人不服气的模样十分可笑,战阵之上,胜负才是评判标准,心中不服又有何用。

    于是他回头,对神情沮丧的曾国藩说道:“大人也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属下常与长毛交手,从未一败!”

    曾国藩看着伍绍宗,眼中闪过光亮,但随即犹豫起来,提醒道:“伍军门,西贼虽出身长毛,但似乎比长毛更为善战,万不可轻敌。”

    伍绍宗嘿嘿一笑,虽不反驳,但满脸的不以为然,显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