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 > 第255章 橡胶与铜矿

第255章 橡胶与铜矿(1/2)

    重庆城西南,金汤门外七八里的长江之畔,有一片工厂区,电报设备厂便坐落于此。

    电报厂锻造车间内,赤膊工匠用铁钳夹起青灰色铜锭,投入半地穴式熔炉。

    炉膛内,煤炭火舌翻卷升腾。匠头手持长柄铁勺,熟练撇去浮渣,铜液顺着陶土流槽注入方形模具,很快凝结成手臂粗的铜条。

    蒸汽机轰鸣,带动锻锤将铜条捶打成拇指粗的铜棍。

    捶打声、蒸汽机轰鸣声,与因春汛大涨的长江水拍打江岸声,交织一片,震耳欲聋。

    汤普森叼着烟斗,与萧云骧一同在工厂视察。

    他偶尔用手势和中英夹杂的语言,向西军工匠演示锻锤频率的调节方法。

    拉丝车间里,四十名短发缠头巾的工匠,将炽热铜棍插入铸铁拉模孔,借助蒸汽绞盘拉伸成细丝。

    经过模具拉扯,铜棍渐成铜丝,颜色从赤红褪为暗金,车间地面落满氧化铜粉末。

    拉扯好的铜丝浸入沸腾锡液池,裹上一层银白镀层。

    池边堆着锡锭,一位文书正用红木算盘仔细核对损耗——每百斤铜料最终仅得72斤合格线材。

    两人来到绝缘车间,先是四五十名女工,用套模将棉纱紧紧缠在铜线上。

    缠好的铜线穿过七组浸渍槽,每个槽的浆液配方各异:首槽是纯桐油,降低表面张力,使棉纱编织层充分浸润;

    二至五槽逐步增加生漆浓度(从20%到60%),增强附着力;末两槽添加松烟粉(每百斤加3斤),提升抗电弧性能。

    浸渍后的线缆,悬挂在临江风口处的竹制回廊阴干。

    再往前是成品检测车间,工人将线缆系在两根柱子间,慢慢转动绞盘,将缆线拉到一定程度。

    不时有缆线崩断,工人便捡起返工。

    隔壁电池制造工厂里,蒸汽轧机轰鸣,把锌锭和铜板压成薄片。

    曲柄冲床将薄片冲成约15厘米见方的极板,铜板表面用稀硝酸蚀刻出蜂窝状凹纹,增大反应面积。

    电解液制备工段,三座砖砌铅室沿江而建。

    燃烧硫磺矿与黄铁矿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经硝石催化生成硫酸蒸汽,冷凝后得到浓度45%的工业硫酸。

    工人用陶罐分装,罐口密封松脂防潮。

    电池组装车间内,二三十名女工将锌板、浸酸毛毡、铜板依次叠放,每12组构成一个电池单元,再用铜质螺栓串联极板。

    组装完毕,电池浸入熔融石蜡池防水,冷却后用伏特计检测电压。

    合格品贴上“五五年·渝造·叁拾伏”的朱砂标签。

    一圈参观结束,萧云骧和汤普森走出工厂,来到长江岸边。

    萧云骧望着滚滚江水,问道:“汤普森,现在重庆到成都的电报线铺设得如何了?”

    戴着金丝眼镜、身着牛仔工装的汤普森直摇头:“西王殿下,目前才铺了二十五公里,就遇到诸多问题。”

    “重庆到成都至少有250公里,有得等了。”

    萧云骧疑惑追问:“都出现什么问题了?”

    汤普森眼中闪过亮光:“铜矿供应不足,而且你们发明的棉纱加生漆、再浸泡桐油制成的绝缘体,比橡胶效果差很多。”

    “西王殿下,若想加快进度,可直接采购我们的现成品。”

    萧云骧微微一笑:“汤普森先生,采购你们的设备,再从美国发货,价格想必不菲吧?”

    汤普森连摇其头:“西王殿下,您得考虑其他成本,尤其是战争成本。采用我们的材料,我能从成都到重庆,再到武昌都拉上电报线。”

    他声音突然缓慢,充满诱惑,“西王殿下,您想想,只需您一声令下,信息瞬间就能在这几个重要城市间传递,这是何等快捷,又能促进多少战争进程。”

    萧云骧颇为心动,问道:“那若完全采购你们的材料,在这三个城市间架设一条电报线,费用大概多少?”

    汤普森兴奋的眼神一闪而过,随即闭眼默算,嘴里自言自语:“铜线、橡胶、电报杆,还有美国来的工程师、本地劳工、运输费、损耗费、专利费……”

    说着,他捡起脚边木棍,在地上写写划划,“距离约1500公里,还要穿越山区河流,工期至少得两年。”

    等了一会儿,汤普森站起身,兴奋地对萧云骧喊道:“西王殿下,您只要出60万块银元,再给我两年时间,我保证在这三个城市间为您打造一条漂亮的电报线。”

    萧云骧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按西军普通战士月饷3块银元算,60万块银元足够给一个师的士兵发一年饷银,还有盈余。

    汤普森那语气,倒像是萧云骧占了多大便宜似的。

    关键是若全权委托给汤普森,日后便会受制于人。

    而萧云骧最为看重的电报技术积累,和专业人才培养,也将化为泡影。

    靠购买,永远无法建成科技强国。只有自己掌握技术,即便档次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