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434章 荀彧的祈愿,刘协的保证

第434章 荀彧的祈愿,刘协的保证(1/2)

    刘协心中满是意外。

    荀彧屏退了所有人,竟只为说这样一番话。

    按说,刘协打心底里是很抗拒的。

    可抬眼望见荀彧那双真诚到不含半分杂质的眼睛,连带着对他这个君主的殷切期盼,像一束暖光猝不及防照进心底。

    使方才那份坚拒的念头,竟不知不觉松动了几分。

    此刻,刘协的脸色也微微的发生了改变,声音也平静了下来。

    “令君,汝何必如此?”

    没有了往日的唯唯诺诺,更像是卸下了所有的防备和伪装。

    这似乎才是刘协的本色。

    “臣句句肺腑。”

    荀彧的话仿佛每一个字都浸透着心头的热血与赤诚。

    刘协叹了一口气。

    他坐了下来,眼睛微微一虚:

    “令君啊,你既言曹丞相为忠臣……他欺辱朕之时,难道你未尝得见?”

    荀彧明白,陛下所言之事,乃是许田围猎,乃是勒毙董妃,乃是迁驾许昌,乃是禁绝外臣……

    是啊,丞相的确做过许多欺君之事。

    可若欲解释,却皆事出有因。

    譬如,许田围猎实乃威慑诸侯、稳固军心;

    勒毙董妃乃董承谋反,牵连所致,非为私怨;

    迁驾许昌乃为避诸侯之乱、护陛下周全;

    禁绝外臣乃为防宵小窥伺、保宫闱安宁……

    纵然有些牵强,好歹解释得过去。

    事实上,荀彧也明白,曹操的确有过帝王之志和不臣之心。

    但人也是会变的。

    或许初得掌握天下之权柄,会被权力和胜利冲昏了头脑。

    但冷静下来,回想少年的壮志与初心,亦未必不会幡然醒悟,重归忠节之路。

    于是,荀彧向刘协保证:

    “陛下,丞相当初不过一时为权欲所惑,待扫清宇内、四海升平,必当忆及少时汉室之念,将此万里河山完璧归于陛下!”

    话说至此,已至肺腑之言。

    但刘协又岂会轻易相信?

    “那,又何故杀那些向汉之臣……”

    荀彧叹了一口气:“天下人皆称心向汉室,然究其实,谁为真忠,谁为伪佞,如何能知?多少人假汉室之名,行窃国之实,不过欲揽权柄耳。

    臣下狱之人,多少都在许都行过作奸犯科,蠹国害民之举。

    陛下若为他人所得,臣实不敢深思,届时陛下将蒙何等境遇。”

    “咕……”

    刘协喉结一动。

    他亦回想起当年在那些西凉军阀手中的日子,屈辱之极,苦不堪言。

    纵是王允,亦视其为不谙世务的孩童。

    其恃功自矜,言辞间全无主上之礼。

    相比之下,曹操待他的确是最好的一个。

    可这,亦不足以让刘协相信曹操。

    这些年,他受的委屈太多太多。

    又岂能轻易释怀?

    “若到那时,他悖逆初心,恃功自傲,诱逼朕退位,禅位于他,又待怎样?”

    “臣……必以死相阻!”

    荀彧含泪保证。

    刘协看到了荀彧眼眶中的泪水,自也看到了他心底的赤城。

    他又哽咽一声:“会么?”

    荀彧红着眼,咬着牙,回答得斩钉截铁:

    “会!”

    这一句“会!”真的触动了刘协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他也终于明白。

    这世界上存有很多向汉之人。

    你看,就连曹操最信任的人,都有这般心迹。

    那其他人呢?

    刘协点点头,他站起身远望宫墙之外那片被夕阳浸染的天地,长长叹了一口气:

    “若真能如此,朕必不追咎丞相前番之过,亦……亦不会于事后清算于他……”

    刘协也对荀彧做出了保证。

    就连董贵妃之死。

    刘协都选择了忍痛放下,不再以旧怨萦怀。

    而闻得此言,荀彧泪流满面。

    他觉得,终于在大汉和明公之间,找到了一线共存的微光。

    这是他的理想。

    更是他的追求。

    “陛下,请相信,这世上,心向汉室者大有人在,忠肝义胆之士遍布四海,皆盼陛下振作,不要失去雄心与希望……”

    “荀爱卿……”

    这是刘协第一次,从心底而发,对荀彧以“爱卿”相称。

    也是第一次,脸上舒展出最真诚的微笑。

    “借你吉言……”

    ……

    而正当此时,曹仁正坚守着阳平关之地。

    他秉承了曹操的嘱咐,与往复增援的于禁李典死守阳平关。

    依靠着雄关天险与将士们的血肉之躯,在箭雨和巨石中筑起铁壁铜墙,不让南郑军得入城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