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400章 曹操攻城的最后十日

第400章 曹操攻城的最后十日(1/2)

    此时此刻,成都城正经历一场大战。

    曹操等不及了,面对着北方未知的恐惧,他忧心忡忡。

    十日之内,再攻不下成都,他就必须得撤兵,回长安了。

    这是他和荀攸的约定。

    也是他和自己的约定!

    不是他不想要益州这块地,而是没办法。

    他知道刘备要打来了。

    也不是说曹操不敢在此地和刘备拉开阵势再打一仗。

    而是曹操心中清楚,此时内忧外患,腹背临敌,一旦久陷益州战局,恐怕北方那边就要出乱子了。

    这是他经过多方面权衡,做出的理智选择。

    当然,就算退兵,亦非将整个益州都给刘备。

    他会让麾下名将占据广汉、绵竹、巴西等军事重郡,然后亲率大军长安,再徐图两川之地。

    这就相当于占据了半个益州。

    然后全力防守,只要不被刘备夺回,他依然持有大战的主动权。

    于是,这最后十日。

    曹操大军对成都城展开了猛攻。

    前三日,曹操屠江原,获人尸以投城池,夺粮草以资军用,掠钱财以赏军卒。

    曹操不想这么做,但没办法。

    他不想退兵。

    一旦退兵,就意味着让之前所取得的巨大战果大打折扣。

    最好的结果是直接夺下成都。

    而后据险而守。

    将刘备的势力彻底逼出益州之境。

    为此,他不惜和江原百姓撕破脸。

    用他们的命,换取军队的士气和破城的先机。

    那么,曹操难道不会担心他这么做会被益州之民所恨?

    对此,曹操心有权衡。

    一开始,肯定会被益州百姓所记恨,认为我曹孟德相较刘玄德是个大魔头。

    但一旦攻破成都。

    必大肆封赏益州籍将官。

    然后抚恤成都周边郡镇。

    譬如:

    八人相交成友,一人因故乃为我所害。

    起初七人或怨我畏我恨我,然待我得势,将那人之资厚赐余下七人,再使七人爵禄高升。

    然后告诉他们:违抗我的人,我必诛之;

    然而你们是从命者,我善待之唯恐不周,岂会加害?

    他们还会恨我?

    谢谢我还来不及。

    曹操精通权术,亦洞察人心。

    故而屠城无数,亦有大把的人追随。

    人心有时就是这样。

    一旦成事,很多错误就会被改写。

    很多人认为这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也有的人说,这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无奈之举。

    还有人会说,曹公性情中人,有王霸之志,自不会被所谓的仁义道德束缚手脚。

    更有人说,这才是一个成功者该具备的品质。

    纵有千夫指摘于前,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曹操深谙此道。

    故而,此时之成都正遭骇人之攻伐。

    这一战,曹操是不惜代价的。

    但见曹军旗帜蔽野,戈矛如林,于城外列阵鼓噪,声震屋瓦。

    曹操金盔红袍,立于战车之上。

    他亲执金鼓,怒目叱喝,喝令士卒以冲车撞门,以火箭焚堞,势若雷霆。

    更驱老弱百姓为前驱,践踏拒马、填塞壕堑,哀嚎之声彻于四野。

    城中周不疑面色凝重,率疲卒往来巡守,箭矢告罄则以石礌拒敌,城墙数处崩塌,犹率死士负土急筑。

    不仅刘循上了战场。

    就连成都府堂的谋士们,也都上了战场。

    他们顾不得烂尸的腐臭,带着军卒一起向城下投石掷矢。

    然曹军攻势如潮,昼夜不息,每至黄昏,残阳浸染血水,城上城下尸骸枕藉,守军渐露不支之态。

    周不疑精通守城之道。

    然而有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城中的箭矢用光了,只能用石头和滚木砸。

    石头用光了,只能拆成都府的砖瓦。

    拆完了成都府,拆民房。

    民房也拆光了,只能把准备抵御曹军的附城拆掉,用附城砖瓦去砸攀墙的军卒。

    用这般绝望的方法,却又击退了曹操的五次进攻。

    周不疑心生无奈。

    他不解,己既深谙诸多守城之法,何以仍难与曹操相抗?

    但他却忽略了一点。

    以曹操兵力,对成都的攻势和决心。

    以及刘璋治理成都时,成都远逊于长安的城防。

    换做他人,城池早为曹操所据多时了。

    他却能把城守到了现在。

    这期间,他让曹操失眠了十六次,头痛了七次,破口大骂了二十五次。

    无所不用其极却仍未能踏入成都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