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孙二狗却还在犹豫不决。
古之月见状,
立刻伸手按住了他的肩膀,
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了对方绷带下的弹伤。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
“三炮,你带领二班去东岸埋设诡雷。
记住,每三颗手榴弹要捆成一束,
导火索要接长三尺。
天亮,你带领一排在西岸设伏,
把捷克式轻机枪架在芦苇丛里,
给我狠狠地打!”
他摸了摸腰间的二十响,
枪套里的弹匣只剩五颗子弹,
\"老子带余下的弟兄守滩涂,
鬼子敢上岸,
就送他们去喂江里的鳄鱼。\"
太阳高高挂起的时候,
郑三炮从东岸回来,
裤腿沾满淤泥,河南话带着兴奋:
\"鳖孙们,俺在渡口埋了十二处诡雷,
芦苇丛里拴了六根绊索。\"
他抖了抖湿漉漉的上衣,
掉出三枚鬼子的九〇式钢盔,
\"东岸的车声停了,
估摸鬼子要趁晨雾渡江。\"
清晨,雨林中的雾气还未散去,
晨露便开始滴落。
这些晶莹剔透的露珠,
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
轻轻地落在芦苇叶上,
发出细碎而清脆的响声,
宛如一首美妙的晨曲。
古之月静静地趴在战壕里,
他的目光紧紧锁定着江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
江面上渐渐浮现出一些黑影。
这些黑影越来越清晰,
原来是由二十多个鬼子组成的先头小队。
他们踩着自制的竹筏,
三八式步枪顶在头上,
小心翼翼地前行着,
就像一群贴着水面滑行的水鬼。
古之月压低声音,
对身边的徐天亮说道:
“徐天亮,盯着鬼子指挥官。”
他的声音虽然低沉,
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徐天亮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手中的狙击步枪发出了轻微的“咔嗒”声,
那是他在给枪支上膛。
古之月的视线转移到了右侧的浅滩上,
他看到赵大虎兄弟正趴在那里,
他们的手中紧紧攥着从缅人那里缴获来的缅刀。
这些缅刀的刀刃在晨雾中闪烁着青芒,
透露出一股令人胆寒的杀气。
当第一只竹筏触及东岸滩涂时,
鬼子小队长的皮靴刚刚踏上那片泥泞的土地,
突然间,一声巨响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郑三炮埋下的诡雷在这一刻爆炸了,
三枚手榴弹在竹筏中间猛烈地炸开,
瞬间将竹筏炸成了碎片。
破碎的竹片像利箭一样射向江面,
三个鬼子当场被掀进了水里。
与此同时,下游传来了鳄鱼低沉的吟叫声,
仿佛是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欢呼。
“狗日的上钩了!”徐天亮兴奋地大喊一声,
毫不犹豫地扣动了狙击枪的扳机。
只听“砰”的一声脆响,
鬼子小队长的钢盔像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击飞出去,
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后,
“噗通”一声落入江中,
就如同一片被风吹落的树叶般,
在江面上缓缓漂浮。
与此同时,东岸的鬼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和爆炸声惊动,
他们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
迅速组织起强大的火力,
朝着徐天亮所在的方向疯狂扫射。
九二重机枪的子弹如雨点般密集地打在芦苇丛中,
溅起的水花足有一尺多高。
古之月站在高处,远远地观察着东岸的动静。
当他看到三十多个鬼子开始渡江,
竹筏密密麻麻地铺满整个江面时,
心中暗叫不好。
他当机立断,高声喊道:
“发信号,炸东岸芦苇!”
话音未落,一颗绿色的信号弹如同流星一般腾空而起,
划破了清晨的薄雾。
紧接着,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
郑三炮迅速拉动了导火索,
十二处早已埋设好的诡雷同时被引爆。
刹那间,火光冲天,
映红了整个晨雾,
东岸的芦苇丛瞬间变成了一片熊熊燃烧的火海。
鬼子们的惨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