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琅琊榜同人:风起长林调整本 > 第225章 这事越闹越大

第225章 这事越闹越大(1/2)

    孙宝赞死了,他的家属第二天一大早闹到了汴梁皇城前。

    守在汴梁皇城前的悬镜司官差大惊失色,急忙往正阳宫狂奔去。

    这时候萧平旌刚刚起床,悬镜司跑了进来说

    “不好啦!谏院孙宝赞孙大人上吊自杀啦!”

    萧平旌赶紧跑了出来,问官差

    “你说的是真话吗?”

    官差道

    “家属都闹到皇城城门前了!”

    萧平旌背着手,一脸气愤,说

    “没想到你们居然来真的!高福,今天的朝会推迟到巳时中,就说朕偶感风寒,明日再议诸多事宜!此外,急召穆赉、楼士、王士龄、李孝行入宫!”

    四人来到宫中,看见萧平旌仰倚在座椅上,面色阴沉。

    王士龄走上前来问

    “陛下,因何事召见?”

    萧平旌看向李孝行,说

    “孝行,你想用朝堂论礼来压制谏院的气焰,想法很好。可如今,你错了。”

    黄朗走上来对四人说

    “各位大人!孙宝赞于昨晚上吊自杀,他们的家属闹到了皇城前,恐怕风波不小了。”

    李孝行回答道

    “微臣之所以要和窦一时朝堂论礼,皆因为谏院已经早已超出了调节皇帝政策的职能范畴。再这样下去,国将不保!”

    萧平旌说

    “朕已经派人去岳阳接你的老母离开,以免她受到当地士绅的羞辱。但你要做好被远远贬谪的准备,孙宝赞死了,谏院都在骂你是奸贼小人。”

    随后,萧平旌拿出了一份地图,地图附带一本书,书上是空缺官员名录,丢到了御桌上

    “来吧,你挑个好地方,朕先保保你,等到这事情结束后,朕再把你给弄回来。”

    黄朗把这本书和地图捧到了四人面前,王士龄道

    “陛下,孙宝赞自杀,摆明是谏院的人把他给逼死的。如果他们不扯祖宗礼法,孙宝赞怎么会上吊自尽呢?”

    萧平旌说

    “不论如何,他是昨天跟朕吵了一架后,晚上自杀的。现在谏院走的是尸谏,以死相逼!朝廷清流必然大加赞赏。这些人,把礼制看的比自己的命都重要!朕想,当年陈元直要是输给了周玄清,也一根白绫轻飘飘地走人,恐怕誉王就成了众矢之的,周玄清也怕是晚节不保了。”

    李孝行看完地图后,犯难了,他哪知道哪里是他的容身之地呢?便对萧平旌道

    “陛下,臣不知道要去哪。”

    这话真是把萧平旌给气笑了,萧平旌赶紧给李孝行打了个圆场,说

    “朕知道你难,不过,就算贬你去一个地方,清流会连忙要求朕把你贬到其他地方去,最后干脆让你去死。”

    随后,萧平旌想了想,这会李孝行在湖南这个地方名声肯定是臭完了,河东路这个地方,人杰地灵,不仅有汉族,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甚至还有鞑靼人绕过河套地区跑到河东路当兵。

    尤其是在靠近北燕宁边州的丰州,飞沙走石,一到冬天,天气拔凉,当边军的人全是一伙彪悍的少数民族,还有不洗澡的蒙古人,十分有利于李孝行的“思想改造”。

    于是,萧平旌问楼士

    “楼士,你还记得你去兰州的事情吗?荀白水想弄死你,但是你在鄯州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见萧平旌这么一问,大家顿时明了了萧平旌的意思,但楼士说

    “现在鄯州归属长林军路,而且渝贼不打我们了。可把孝行贬去鄯州,鄯州并无合适职位呀。”

    地图里只有一个丰州知州空缺了,于是萧平旌道

    “孝行,你去丰州,那里靠近北燕的西南招讨司,你愿意吗?”

    李孝行道

    “臣去便是,定不负陛下期望。”

    大家低头叹气,脸色难看,萧平旌说

    “你们不要伤心,这也只能是一时权宜之计,去准备准备,一会朕要上朝了。”

    朝堂前,发出三声咚咚响声,群臣近殿站着,萧平旌走了上来,坐在皇座上,装着感冒咳嗽的样子,说道

    “呃呕...咳咳!你们都跪下,朕把该说的话说完,你们不许插嘴!”

    大家跪了下来,随后萧平旌对众臣告诫道

    “咳咳咳...嗯...一场礼制之争,闹得居然有人以死相逼!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难道所谓的舍生取义,就是为了争朕的一个皇考谥号而要轻生吗?”

    紧接着萧平旌又说道

    “孝经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们要自杀,你们对得起你的父母吗?孝敬忠贞,君父之所安也!你们作为国家的士人,作为朝廷的栋梁,如今国家未遭灾难和耻辱,而你们就如此轻视自己的生命,你们对得起你们的君父吗?对得起供养你们的万千百姓吗?”

    窦一时等人本想反驳,但是萧平旌直接抢着把话说了,便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