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五代末年 > 第213章 条约

第213章 条约(1/2)

    萧思温也擦了擦手,打开信封,里面飘出几页纸。

    他拿起来浏览一下,是一份条约似的东西,林林总总共八款二十四条。

    大概是以下意思。

    第一:西北彰武朔方镇,对辽国展开援助,共计粮食两万石,钱帛五十万钱,年利两成,分五年还清。

    第二:双方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耶律璟。

    第三:辽国取消官办榷场,开放五京,在五京中,任由商人自由贸易,作为对等回应,辽国也可以在西北任选五地,自由贸易。

    第四:双方分别成立关税司,为了保证贷款的清偿,辽国的关税将由徐灏派人代管,直到清偿完毕,五年后关税由双方协商。

    第五:鉴于辽国私钱泛滥,两国之间的大宗交易只收取黄金或者白银............

    第六:朔州全境开辟为非军事区,辽国不得在此地驻军。

    第七:为了沟通顺畅,双方互相在对方的京师设立“使馆”,并可派兵保护,使馆官员犯法,要遣送回国,由本国审判。

    萧思温呆呆的看着这些条款,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单看这些条约,倒也公平,人家不光借你钱粮,还和你结成同盟。

    求的不过是做生意挣钱,但是人家也说了,自己也可以去他那边做生意,好像并不吃亏。

    他想了一会,没想出什么不对,但是这一切太过顺利,他本能的觉得事情有哪里似乎不对。

    “这个我要回去商议一番,回头在给贤弟答复”萧思温没敢答应。

    徐灏微微一笑,举杯邀酒:“这个自然,兄长好好思量一下”

    这份条约的阴险狠毒,在这个时代,估计也没几个人能真的了解。

    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的西北,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新的阶层,那就是商业资本。

    比如煤炭、钢铁、纺织品、食品等等,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产品会越来越多,成本会越来越低。

    西北一直到西域,虽然地域广阔,但是人口不多,这些商品不可能内部消化,那就需要一个出口。

    而现在的辽国,国土广大,经济落后,正是最好的商品倾销地。

    在经济上控制辽国的经济命脉,在政治上扶持亲中原的代理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才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到时候西北的工业品潮水一般涌入辽国,等到有一天,辽国百姓吃着西北食物、穿着西北的纺织品,用着西北的工业品,说着汉语和商人沟通,到那个时候,看看谁还会吃饱了闲的,跟中原打仗?

    谈完了经济问题,自然就说到了军事问题。

    徐灏很是坦荡,当下命曹彬,把怀仁之役的部署通告了萧思温。

    最后说道:“萧兄,我军主力西去,这大同府,就要兄长自为了,小弟为兄长守卫侧翼”

    萧思温更加满意,他还怕攻下城来以后,徐灏会提出什么要求。

    在这个时代,双方一起攻城,那是一定要收好处的。

    当年唐肃宗对回纥人就说过:“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简直脸都不要了。

    所以及收东京(洛阳),回纥遂入府库收财帛,于市井村坊剽掠三日而止。财物不可胜计,广平王又赍之以锦罽(ji第四声)宝贝,叶护大喜(《旧唐书·回纥传》)

    回纥在洛阳城中抢劫三日,与屠城无异,烧杀奸掠,无恶不作,百姓何辜,要受此兵祸。

    这还没完,762年,为了酬谢回纥助唐平安史之乱有功,获准“入东京抢掠三日”的许可,但实际烧杀持续近两个月。

    收复后的洛阳,再一次的变成人间地狱,城中男女百姓恐惧万分,纷纷登上圣善寺(唐中宗为母亲武则天所建)和白马寺(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的阁楼躲避。

    结果残忍的回纥士兵纵火焚烧两座阁楼,致使平民死伤数以万计,火势持续十余日仍未熄灭。

    唐朝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的军队,以及郭英乂(时任陕州节度使)、鱼朝恩(观军容使)率领的官军,非但无法制止回纥的暴行。

    反而与回纥军队一同在洛阳坊市及周边汝州(今河南汝州)、郑州(今河南郑州)等地大肆抢掠。

    可怜无辜百姓,家家户户被洗劫一空,百姓因无衣可穿,只能用纸张蔽体,甚至有人将佛经撕开当作衣物。

    现在徐灏主动要求萧思温自己攻城,那就是不要什么酬劳了,当然,不给是不可能的,到时候进了城,抢到好东西,分给徐灏一半好了。

    双方交谈越发轻松起来,耶律休哥一双眼睛盯着谈笑自若的徐灏,满眼的崇拜。

    徐灏对他温和的一笑,微微举了举杯,耶律休哥大喜,举杯一饮而尽。

    外面天色渐暗,帐中燃起几只火盆,橘红色的火光摇曳不停,把所有人染上了颜色。

    萧思温放下酒杯,翻着白眼说:“你什么时候把女儿还给我,我都给他安排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