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乘坐热气球去三国 > 第207章 公输述

第207章 公输述(1/2)

    刘浪亲率大军攻伐益州,被蜀军大都督张任所拒。

    两次分兵偷袭,也被张任事先埋伏,以至于朝廷损兵折将。

    刘浪的心腹爱将胡车儿更是重伤垂危,虽得神医华佗医治,脱离危险,但刘浪自出山以来,何曾吃过这么大的亏?

    命人八百里加急传信刘备,筹建医学堂的同时,还命将作监抽调一批大匠,支援剑阁前线。

    蜀道难行,大匠们比不得刘浪麾下的精兵,行进神速,他们足足花了三个月才抵达前线。

    “报~大将军,京城将作监的支援到了。”

    刘浪正伏案在绢帛上写写画画,听到亲卫来报,头也不抬的说道:“哦?让他们进来!”

    “喏!”

    亲卫转身出去,不一会,领着三个匠人进得帐来。

    刘浪抬头看去,一个五十上下的老者,想来是大匠,身后跟着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后生,想必是他的学徒。

    “下官公输述拜见大将军。”

    公孙述对于这位当朝的大将军十分尊敬,不是因为刘浪的官爵,而是因为刘浪对他们有传道授业之恩。

    士农工商,古代工匠只是贱籍,和商人一样不得出仕,但又没有商人的富裕。

    手艺好的,还能凭借着手艺混口饭吃,手艺不好的,只能等着饿死。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古代的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们都热衷于修建陵墓。

    这就需要用到匠人,不论是木匠、石匠、瓦匠、铁匠都需要。

    问题是,那些被派去修建陵墓的匠人,在陵墓修建完成后,墓主人害怕自己的陵墓被人泄露出去,往往会把工匠给灭口,所以许多手艺好的工匠,其实下场反而更惨。

    可他们不但在刘浪的指导下,学会了矿石取盐、高炉炼钢等等在他们看来只有神人才会的技能。

    要知道古代的各行各业的翘楚,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独门绝技,这些绝技就是他们的家族安身立命的根本,向来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

    而刘浪能够把这些神技毫无保留的交给他们,那就是给了他们一条能够安身立命的活路。

    而且刘浪还奏请天子,给他们这些匠人评定等级,并按照等级给予朝廷的官爵名禄,让他们能够出仕,真正的实现光宗耀祖、光耀门楣。

    所以公输述才能够自称下官。

    士为知己者死!

    匠人之间,互相也是有师承和人脉圈子的。

    他们为了报答刘浪的知遇之恩,纷纷写信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让别的地方的匠人都来关中,为朝廷效力。

    刘浪此举,可谓是尽收天下匠人之心。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想要真正的富强,它是离不开生产力的进步。

    生产力怎么进步呢?

    举个例子,直辕犁耕地,必须要一个人两头牛,一天才能耕五亩地。

    如果换成曲辕犁,那就只需要一个人一头牛,每天也是耕五亩地。

    这省下来的一头牛,就可以去耕更多的地。种更多的粮食。

    这就是生产力的进步。

    从一开始的农耕火种,到后来的直辕犁,再到现在的曲辕犁,这一切的变革都离不开工匠的改革创新。

    如今天下的匠人都被关中收揽,那别的诸侯就势必会受到影响。

    打铁的走了,每人打造兵器铠甲,武备松弛。没人打造锄头犁铧,农田撂荒。

    石匠走了,没人开山采石,城池无法修缮。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这些恶果都不是一时半会能体现出来,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积累,才会初步显现弊端。

    听到刘浪相召,将作监的大匠们,全都争先恐后,都想上前线为刘浪出一份力,好能报答一二。

    最后,还是公输述拔得头筹。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公输家世代研究功城器械,当真是家学渊源。

    早在春秋战国,别人的祖上还在搞七搞八的时候。

    人家公输家的祖先公输班就已经凭借攻城器械成为楚王的座上客了。

    这谁也比不了。

    刘浪也认得这位公输家的嫡传,招手道:“原来是子循啊,来来来,看看我画的这张图纸,能否打制出来?”

    公孙述字子循。

    闻言上前查看,只见雪白的绢帛上用炭笔画着一幅三视图,上面标记了长短宽窄,等许多参数。

    公输述是第一次见这样的三视图,以前也听过别大匠提起过,说大将军画的图纸,非常详尽,能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

    只是这些图纸都被那些大匠们偷偷的藏起来,秘而不宣,准备当做家族的传家宝传承下去,旁人想要求来一观,根本不可能。

    “大将军,这是……?”

    “子循,这是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你看这从正前面往后看的是正视图,这从上往下看的叫俯视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