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骑砍明末:从刷满面板开始 > 第273章 又有人求见

第273章 又有人求见(1/2)

    公元1643年三月。

    明崇祯十六年。

    前后历时半年,川陕总制秦山击败清军第六次南掠。

    天下,为之震动。

    朝廷商议嘉善秦山为安平伯,并发旨让秦山入京受赏。

    但秦山却携六万大胜之军,沿着漕粮河道南归,并借长江西返川陕,丝毫不理睬朝中旨意。

    秦山拒不接诏,朝廷大怒,连续发旨催其入京。

    结果秦山居然领军六万,驻扎于与南京只有一江之隔的长江北岸。

    大明繁华的南方江浙直面秦山北军,不仅长江沿岸诸军望风而退,余者也是惊慌下各种私信不断送往秦山军中。

    消息传开朝廷惊惧,随后是一改催促,转而派遣首辅周延儒携带朝廷文件,亲赴南京。

    只是面对外界惊慌失措下的各色反应,驻扎长江北岸的秦山军团,却仿佛一片激不起半点反应的幽黑深潭,不见半点动作。

    这一幕就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南直隶、昆山。

    雪花飘落,压在山间林木中,仿佛一片白色华盖。

    不同北方寒旱,处于长江南岸比邻苏州的昆山,依然保持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

    一片山涧如同镜面倒映着片片飘雪,一蓑衣老仆在岸边垂钓,身后小厮则不断拿着鲜鱼往返山中间的一片茅庐。

    此刻茅庐外,是身披锦袍,顶着满头大雪,默默等候的江浙各官吏。

    小厮又提着鲜鱼入内,门外官吏们望着房门开合下的片刻屋内景色,感受其中火炉带来的温热暖色,忍不住无奈的叹了口气。

    只是这声轻叹引来的却是小院内带着满身积雪,沉默望来的锐骑。

    目光冷漠,官吏们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随后连忙收起神情,继续老老实实的等在门外。

    此刻茅庐内,小火炉燃着明亮火团,不断将其上陶锅中泛着酸菜鲜辣香气的火锅,煮的‘咕咕’作响。

    又一条鲜鱼切开洗净,直接放入酸菜火锅中,立时传来一阵让人食欲大开的鲜香。

    火炉对面,一位年轻的男子身着华衣,一脸白净的用公筷夹起最肥美大片的鱼排,恭敬送到了对面。

    “伯爷,穷乡僻壤,又来不及准备,只能以这鱼获招待,还望伯爷见谅。”

    顾炎武温文尔雅,挥退小厮后,亲自出手招待着秦山。

    而秦山看着面前泛着热气的鱼肉,再看着屋外雪花飘零,只是默默送了口混着蜜饯的煮酒。

    放下酒杯,秦山望向了对面的顾炎武。

    “我并非强人所难,若是你有自己的打算,大可拒绝。”

    顾炎武闻言轻轻一笑,也为自己夹了块鱼肉,随后望着对面秦山略微斟酌后,开了口:

    “小人不过一商贾,不仅没有半点官身,而且所从乃是贱业。”

    “今日伯爷引军六万屯驻扎江边,只为请我出山,小人若是拒绝,岂不是留天下耻笑?”

    顾炎武说的一本正经,而看着顾炎武确实是真心实意,秦山也终于放下了心。

    不错,不同于外界对于秦山为何停驻长江北岸的诸多猜测,在此刻这间山涧茅庐中,秦山的目的反倒是明确。

    战事暂时告一段落,秦山接下来面对川陕两个大省,急需要一位内政型人才。

    而借着引军西归的空档,秦山顺路找到了顾炎武。

    顾炎武是明末四大思想启蒙家之一,而且是十分少见的实学派,终生都在主张经世致用。

    历史上在反清失败后,更是终生拒绝满清的邀请,以白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而最为后世知名的地方,便是出自其被总结后的一句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此时的顾炎武正好三十,正是人一生中能力最为出众的年纪。

    只是苦于商贾出身,又主张实学,在东林当道的朝堂中,顾炎武此刻并没有任何值得说道的地方。

    以至于当秦山来请他出山,顾炎武最开始的反应,都还是不相信。

    此刻茅庐中除了火锅的‘咕咕’声外再无半点杂音。

    秦山见着顾炎武也是真心实意,于是身躯默默坐直了一点。

    看着秦山动作,顾炎武如何不知其中含义,随后也是起身,对着秦山行了身为属下的大礼。

    “草民顾炎武,拜见伯爷。”

    顾炎武拱手弯腰,秦山见着一礼后家族栏又多了一人,这才是彻底放心。

    随手扶起顾炎武,并让其坐了回去。

    秦山望着面前在烈火包裹下不断翻滚的火锅,默默开口:

    “当下局势,你怎么看?”

    知道是在考自己,顾炎武顿了顿,随后慢慢放下了碗筷,挺身坐直:

    “局势纷乱,属下不敢妄谈什么天下。”

    “只不过在属下看来,不管天下如何变化,伯爷坐拥川陕,便已经是有了先秦、大汉的根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