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 第235章 定底西陲七

第235章 定底西陲七(1/2)

    可萨巴图陈兵塘州,分明是要斩断大明在西北的根基。若营州沦陷,不仅瓜州、沙河堡的明军将腹背受敌,整个中原王朝的西大门都将彻底敞开。

    草原上的狼一旦突破防线,等待大明的将是怎样的腥风血雨?

    谭威低头接着写,笔尖重重顿在案上,墨汁在\"营州、塘州、延州三地守军严禁南调\"的字迹上晕开。

    油卷地图上,可萨巴图的三万大军像悬在西北咽喉的利刃,而明军各节镇的兵力部署却如同松散的沙。

    郑峻捏着杜风正递来的密报,手指微微发颤,军情营用朱砂标注的塘州位置仿佛在纸上灼烧。

    作为五军府承旨,他深谙地理军事,但从未见过如此严峻的局面。

    \"谭都督,这情报。。。 当真确凿?\"

    话出口便觉不妥,抬头正对上谭威如鹰隼般的目光。

    \"可萨人若拿下营州,青海诸部势必响应。届时西北防线全盘崩溃,中原危矣!\"

    谭威语气还是克制,他知道这个郑峻虽然是朝廷派来的随军,但是本人并不迂腐无知,算是朝中为数不多的知兵官员。

    郑峻喉结滚动,突然想起宋辽与西夏,此时大明绝不允许西边再有一个类似满清的存在。

    \"以我们两人名义发信!\"

    他猛地起身,官服下摆扫落案头画插。

    \"让已南下的军队即刻回防,违令者。。。军法处置!\"

    。。。

    善州城门前,几十匹快马同时扬蹄。谭威的奏折和联名信件被用油布层层包裹,塞进特制的竹筒。

    \"务必尽快送到京师!\"

    杜风正亲自将竹筒绑在信使腰间,余光瞥见谭威正在检查坐骑的马掌。这位都督永远将细节做到极致。

    一行人休整后,又马上踏入行程,定西总兵送来的快马果然神骏,鬃毛油亮如墨。谭威一行采取轮换骑行,人歇马不歇。

    第三天傍晚抵达函州时,郑峻几乎是被亲兵架下马的,长途骑行让他大腿内侧磨得血肉模糊,官袍下摆渗出暗红血迹,可当他看见圭圣军亲卫仍在有条不紊地安排宿营、喂马,心中涌起莫名的震撼。

    \"郑承旨,把这个喝了。\"

    杜风正递来一个陶制酒壶,浓烈的药味混着酒香扑面而来。看着郑峻皱眉的模样,他不禁想起自己初入圭圣军的日子。那时每日寅时便要随军士晨练,刀背抽打在身上火辣辣地疼,可如今若有一日不练,反而浑身不自在。

    \"谭都督常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杜风正望着远处检查物资的谭威背影,声音不自觉放柔。

    \"起初我也觉得严苛,直到亲历沙河堡之战。。。\"

    他顿了顿,想起那些因平日训练有素而死里逃生的兄弟。

    \"当可萨人的箭雨袭来时,我才明白,都督平日的严苛是在给我们留活路。\"

    郑峻看着圭圣军亲卫们利落地卸下行囊、检查兵器,每个动作都透着经年累月训练的默契。他咽下口中残留的药酒苦涩,由衷感叹:

    \"都说圭圣军战力冠绝西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那些从各军精挑细选组建的新军、圣恩两军,在训练上怕都不及你们三成。\"

    杜风正闻言心头一紧,下意识瞥向仍在油灯下研究地图的谭威。在军中过度宣扬一支部队的优越性极易引起猜忌,尤其是涉及与其他节镇军队的比较。

    他摸了摸大腿上同样磨破的伤口,勉强笑道:

    \"郑承旨谬赞了,不过是都督治军严苛。。。\"

    话音未落,见谭威连头也未抬,只是对着地图喃喃自语,便知此刻插话不合时宜。他强忍疼痛起身:

    \"末将腿伤作祟,先行休息了。\"

    次日黎明,郑峻被军营里此起彼伏的号角声惊醒。他挣扎着坐起,发现大腿的伤痛竟不再酸胀,杜风正给的药酒,药效着实惊人。

    透过营帐缝隙,他看见圭圣军将士已开始晨练,长枪方阵在熹微晨光中整齐划一地起落,没有丝毫长途跋涉后的疲态。

    这让他想起在五军府时那些关于\"新军天下无敌\"的夸夸其谈,此刻想来,竟是如此可笑。

    上路后一行人沿孤凌水北上,马蹄声急促如鼓点。郑峻骑在马上,望着两岸荒草丛生的河滩,脑海中突然闪过王维那句\"大漠孤烟直\"。

    曾经在五军府的书房里,他与同僚们指点江山,向往着边塞的雄浑壮阔,如今真正置身其中,才明白诗中的意境不过是文人的浪漫想象。

    风沙灌进领口的刺痛,日夜兼程的疲惫,还有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事,这些现实的残酷,远非一句诗能概括。

    \"郑承旨,在想什么?\"

    谭威的声音从旁传来。郑峻转头,见都督的铠甲上蒙着一层厚厚的尘土,却依旧腰杆笔直,目光如炬。他苦笑着摇头:

    \"想起年轻时的荒唐事,与一群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