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元朝战争史 > 第131章 漕运维艰:修河困局

第131章 漕运维艰:修河困局(2/2)

证漕运的正常运转,又能逐步修复河道。而且,修缮运河,不仅是为了朝廷,也是为了你们自己啊!”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你想想,运河修好之后,河道畅通无阻,漕运效率大大提高,你们的收入,岂不是也会水涨船高?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李达听了江瑶的话,他沉思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好!陶大人,江姑娘,我李达就信你们一次!我这就回去召集兄弟们,一起修运河!”李达的声音洪亮,充满了豪情。

    陶毅和江瑶相视一笑,他们知道,最困难的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陶大人,”李达突然压低了声音,凑近陶毅,“有件事,我得跟您提个醒……”他顿了顿,似乎有些犹豫。

    “李达兄弟,但说无妨。”陶毅鼓励道。

    李达环顾四周,确定无人注意,这才低声说道:“这修运河,可不是光有力气就行的,还得有……”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用手指了指上面,又指了指地面。

    风,像一把生锈的刀,一下一下刮过陶毅的脸颊,带着刺骨的寒意。

    他站在堆积如山的木材、石料前,眉头紧锁,一股无名之火在他胸腔里闷烧。

    这些材料,每一块都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生疼。

    价格,比市价高出三倍不止!

    “陛下,这些奸商,简直欺人太甚!”江瑶站在他身旁,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愤怒。

    她纤细的手指紧紧攥着,指节泛白,像一朵即将绽放的雪莲,美丽却带着刺。

    陶毅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

    他知道,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修缮运河迫在眉睫,耽误一天,就多一天的风险。

    他闭上眼睛,再次启动了“历史洞察之眼”。

    眩晕感如潮水般涌来,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

    一个个画面在他眼前闪过:繁忙的码头,来来往往的船只,堆积如山的货物……他看到了漕运的繁荣,也看到了它衰败的景象:河道淤塞,船只搁浅,货物腐烂……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不能再等了!”陶毅猛地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江瑶,派人暗中调查,看看是谁在背后操纵价格!”

    江瑶点点头,转身离去,她的身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单薄,却又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几天后,一个名字出现在陶毅面前:刘师爷。

    这个名字,像一颗炸弹,在陶毅心中炸开。

    刘师爷,王大人的心腹,一向以清廉着称。

    怎么会是他?

    陶毅拿着手中的证据,心中五味杂陈。

    证据确凿,不容置疑。

    他揉了揉太阳穴,感觉一阵疲惫。

    他唤来心腹,将证据交给他,并吩咐道:“去,把这些商人叫来,就说朕有话要问他们。”

    商人们战战兢兢地跪在陶毅面前,一个个脸色苍白,汗如雨下。

    陶毅没有说话,只是将手中的证据扔到他们面前。

    “朕给你们一个机会,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陶毅的声音,如同寒冰,冻得商人们瑟瑟发抖。

    在铁证面前,商人们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们竹筒倒豆子般,将刘师爷的所作所为,和盘托出。

    陶毅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也成功地让材料价格恢复了正常。

    他站在窗前,看着远处忙碌的工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好景不长。

    “陛下,不好了!”一个工匠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脸上满是惊恐,“河床……河床塌了!”

    陶毅的心猛地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跟着工匠来到河边,眼前的一幕,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原本平坦的河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深坑,仿佛一只巨大的怪兽,张开了血盆大口,吞噬着一切。

    “这……这怎么可能?”陶毅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疑惑。

    一个老工匠颤颤巍巍地走上前,指着深坑说道:“陛下,这……这是‘鬼门关’啊!”

    “鬼门关?”陶毅不解地问道。

    老工匠叹了口气,解释道:“这‘鬼门关’,是这河段特有的地质结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塌陷。老人们都说,这是河神在惩罚我们……”

    陶毅看着深不见底的“鬼门关”,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

    这突如其来的地质难题,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转头看向江瑶,却见她也是一脸凝重。

    “江瑶……”陶毅刚开口,却见江瑶突然指着“鬼门关”深处,惊呼道:“那是什么?!”

    陶毅顺着江瑶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鬼门关”深处,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