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打猎捕鱼采山货,养八个弟弟妹妹 > 第364章 那得是多金贵的玩意儿?

第364章 那得是多金贵的玩意儿?(1/2)

    除了手里这两株,年份有个一两百年的。

    剩下那十八株,年份就浅多了,估摸着也就几十年。

    虽说也是好东西,但比起这两棵来,还是差了个档次。

    心里盘算着,周安有了主意。

    这两棵一两百年的,得好生收着。

    不拿去换钱也不吃,就当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才好。

    至于那十八株年份浅些的,回去后正好做成红参。

    红参这东西,倒不是人参的什么新品种,是拿新鲜人参炮制出来的。

    周安知道这野山参挖回来,要想存着用,法子有两种。

    一种是像村里人常做的那样,弄成生晒参。

    把新鲜的参洗干净了,直接搁太阳底下晒。

    让太阳把水汽慢慢抽干,这样能最大程度留住,人参原本的劲儿。

    村里谁要是挖到参,打算自己留着补身子,大多会这么干。

    简单省事,人人都懂。

    另一种就是做红参,这法子在村里就少见了,寻常人家根本不知道怎么弄。

    周安会这手艺,还是上一世在手机上刷视频学的。

    那会儿闲得没事,看人家摆弄这些稀奇玩意儿,觉得新鲜。

    就多留意了几眼,没想到这辈子真能派上用场。

    这法子说难也不难,不用啥特殊家什,自个儿在家就能弄。

    先把挖回来的鲜参,仔细拾掇干净。

    不能用硬刷子,得用软布蘸着清水慢慢擦。

    连参须缝里的泥星子,都得抠出来。

    不然蒸的时候带着土腥味,糟蹋了好东西。

    洗干净了就往蒸锅里放,底下添足了水,大火烧开,再转成小火慢慢焐。

    就这么蒸上两三个钟头,中间能掀开锅盖瞅两眼。

    看那参体是不是慢慢透着红,捏着有点软乎乎的,还带点黏手的劲儿,那才算是蒸到了时候。

    蒸好的参取出来,不能搁太阳底下晒。

    得找个通风阴凉的地儿搁着,阴干个一天两天。

    等表面摸着不那么湿了,再拿炭火慢慢烤。

    烤的时候得勤翻着,不能烤焦了边,也不能有潮气闷在里头。

    得烤到拿在手里硬邦邦的,敲着能听见点脆声,这才算成了。

    这么一折腾,白生生的参就变成了红棕色。

    红参这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周安心里盘算着,回家就照着这个法子来。

    这十八棵参,年份不算顶尖。

    但做成红参正合适,留着给弟弟妹妹们补身子。

    红参这东西,最适合那些体质虚寒、阳气不足的人。

    就像冬天里总手脚冰凉,穿多少都捂不热乎的,吃点红参正好能顶上来。

    周安的弟弟妹妹们,打小就没过上啥好日子。

    饥一顿饱一顿的,身子骨早就亏空了。

    这一两年他进山弄了不少好东西,肉啊蛋啊没断过。

    孩子们脸上的颜色更好,变得胖乎了些,可底子还是虚。

    尤其是俩小丫头,更明显些。

    一到冬天就犯愁,稍不注意就发烧感冒。

    裹着厚棉袄也总说冷,小手小脚摸上去冰冰凉的。

    周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总想着怎么能让他们再壮实点。

    这回得了这些参,做成红参给他们慢慢吃着。

    正好能补补阳气,赶赶寒气,来年冬天说不定就能舒坦些。

    周安把那二十株野山参放进空间,往林子里继续走。

    脚下的腐叶被踩得沙沙响,林子里好东西还多着呢。

    随处可见撑开小伞的蘑菇,浅棕色的是松蘑,深褐色的是榛蘑。

    一簇簇挤在一块儿,走没多远,脚边就闪过好几丛。

    他正抬脚跨过一根横在地上的枯木,耳边突然响起系统电子音。

    【在您前方5米处,有一片松蘑,共计40斤。】

    周安眼皮都没抬一下,步子都没顿,继续往前挪。

    没走出两步,系统又响了。

    【在您右方10米处,有一片榛蘑,共计60斤。】

    对于这样的系统提示音,周安就当耳旁风似的。

    听了就算了,压根没有停下来,去弄这些松蘑和榛蘑。

    不是他不待见这东西,松蘑炖鸡、榛蘑炒肉,哪个不是喷香的下饭菜?

    主要是他空间里,蘑菇实在太多了。

    之前开盲盒的时候,他开出来五百斤山珍蘑菇。

    装了好几个大竹筐,实在多的要命。

    里头十有八九都是松蘑和榛蘑,没吃完就晒成了干货。

    要吃的时候,拿出来泡一泡就行。

    他现在进这山,想找的是那些藏得深,不常见的稀罕物。

    这些松蘑榛蘑虽好,可太大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