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2001,我能掌控生死 > 第577章 偷天换日,斗转星移

第577章 偷天换日,斗转星移(2/2)

道,是历史的记忆。”

    第二道菜,是佳木斯的酸菜猪肉炖粉条。

    大瓷碗中,酸菜的酸爽与猪肉的醇厚,相互渗透,粉条吸收了汤汁的精华,变得滑而不腻。

    酸菜的历史悠久,早在辽金时期,东北人民就开始腌制酸菜,以备冬季食用。

    这道酸菜猪肉炖粉条,不仅展现了东北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更是在寒冷冬日里的一抹温暖。

    李奕轻尝一口,酸菜的酸、猪肉的香、粉条的滑,三者和谐共生,让他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银装素裹的年代。

    “酸菜猪肉炖粉条,暖身更暖心,是历史与文化的结晶。”

    第三道菜,是蒙古烤肉。

    烤架上,羊肉串滋滋作响,金黄的外皮下,包裹着鲜嫩的肉质,撒上特制的香料,香气四溢。

    蒙古烤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以烤肉为主要食物来源。

    羊肉经过简单腌制后,直接放在火上烤制,保留了肉质的原汁原味。

    李奕从小秋的手里接过一串,大口咬下,肉汁在口腔中爆开,香、辣、鲜交织在一起,一个字:“爽!”

    试想一下,穿越到广袤无垠的草原,体验一把蒙古族的豪迈与热情,聆听悠扬的马头琴声,感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蒙古烤肉,是草原的味道,自由的味道,也是古老游牧文化的传承。”

    第四道菜,是北京水煮鱼。

    红彤彤的辣椒油,覆盖在鱼片之上,鱼肉白嫩细腻,搭配豆芽、青菜等时蔬,色香味俱全。

    相传,这道菜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四川地区,后随着人口迁徙,传入北京,并经过改良,融入了京城的饮食特色。

    李奕夹起一片鱼,轻轻一涮,鱼肉即刻散开,麻辣鲜香直冲味蕾。

    “水煮鱼,热烈而直接,既承载着四川的麻辣之魂,更融入了北京的包容与创新。”

    第五道菜,是重庆老火锅。

    铜锅中,牛油翻滚,红汤沸腾,各式涮菜,错落有致。

    这道火锅,据说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的码头文化,那时船工们为了御寒,将各种食材放入牛油红汤中煮食,逐渐形成独特的火锅风味。

    毛肚七上八下,口感脆爽;黄喉经过短暂涮煮,仍保持着原有的弹性;鸭血滑嫩,入口即化……

    李奕拿起筷子,尽情享受这份来自山城的热情与直接。

    “爽啊!”

    火锅的热气蒸腾而上,模糊了视线,让他吃得大汗淋漓,浑身畅快。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铜炉添炭火,茅屋酒新烧。”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

    “华灯初上夜未央,火锅宴罢情更长。”

    “秋风起兮木叶落,火锅香飘满庭阁。”

    “霜降时节炉火红,珍馐美味聚一堂。”

    “十月煖寒开小阁,张灯团坐打边炉。”

    “白秫新收酿得红,洗锅吹火煮油葱。”

    “烟笼寒水月笼沙,围炉共话桑麻事。”

    “山林野趣入锅中,清汤红油任君挑。”

    “……”

    其实,古人也喜欢打火锅,那些优美的诗词,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当然,古人的火锅,不仅仅局限于家常食材,更有山林间的野味加入,使得火锅的味道,更加层次丰富。

    清汤的淡雅,红油的热烈,可以满足不同食客的味蕾需求。

    他们用诗词歌赋,记录下那些温馨浪漫的时刻,让后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情怀。

    当你围炉而坐,享受火锅带来的乐趣时,可以试着用诗意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古老而浪漫的情怀,继续流传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