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无极想扯皮的时候,他不得不站出来把事情拉回正轨。
看着赵无极带着二百府兵离去的背影,张顺摇了摇头,这个赵无极志大才疏贪生怕死,非国朝良臣啊!
再说赵无极返回济州后直接找到总兵方大同,提出借兵事宜。
方大同却道:“跨府出兵需兵部调令,否则将承受军法惩处。在下爱莫能助啊!”
赵无极一听心中不悦,“本府奉旨办差,只是借调一些兵马,又不是借调你方大人,你看是不是通融一二。”
方大同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赵无极,“借调本镇兵马跟借调本人有何不同?赵大人你莫非当我是傻子不成?”
赵无极一见话不投机也不多留,一甩袖子转身就走。
方大同一声冷笑,真当你们三家盟只手遮天不成,若是明白事理也不是不能通融,颐指气使耍给谁看?
离去的赵无极没有再去大青山,刚跟人家吵完架就去相求肯定是自取其辱,本以为方大同好说话,没想到也是个刺头。
如今之计只有返回襄阳再想办法,那里才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于是离开襄阳近一个月的赵无极回来了,一到府衙便立刻召开会议,研究调兵事宜。
襄阳府是刚由县晋升的府,下辖暂时只有一个县,那就是原来的襄阳县。
也就是说地方还是那么大,只是多了一个衙门,襄阳知府衙门!
由于新衙门还没有建成,两套班子暂时还在一个衙门里办公,这一开会人员到场的速度还真快。
赵无极把增兵的事一说,下面的人议论纷纷,县丞开口说道:“府尊大人,襄阳只剩下二百城卫军,再多就是衙役捕快了”
赵无极也知道襄阳府狭小,但再小也是一个府啊!于是他便道:“招募一千青壮,十日后出兵。”
通判问道:“不知府尊以何名义招募青壮?”
“押运粮草的辅兵”赵无极回答完通判还看了看其他属官,心中很是不悦。
不知是什么原因,襄阳府建立以来不但官衙没有建好,连属官也没有配齐。是没人愿来呢?还是觉得下辖太小无所谓?
当天,一纸告示贴满襄阳,襄阳府招募一千辅兵负责押运粮草,目标济州府。
还别说,老百姓的应募热情很高,襄阳城就招募了五百多人,下辖乡镇也在统计当中。
听到这个消息赵无极心情舒畅,又想起了王凡,觉得不能让这个伯爵享清闲,于是派人前去伯爵府招王凡来见。
王凡得到消息后嗤之以鼻,直接让衙役转告赵无极,伯爵没空!
赵无极听完衙役汇报,气的暴跳如雷,开口大骂王凡食君禄不思报君恩,他是时刻不忘抹黑王凡。
他也有自己的套路,他认为抹着抹着就黑了,滴水石穿就是这个道理,反正我嘴大,说着说着就有人信了。
通判在一旁咳了一声道:“大人,伯爵乃是超品,我们无权调动指使。没有真凭实据更不可妄加评论!”
赵无极翻了个白眼,这里我最大,谁让你多言。于是道:“通判大人是不是话也太多了?”
通判一听立刻起身道:“既然府尊觉得本官多余,那本官现在起就休息在家,不在上衙”说罢转身就走。
赵无极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嗤笑道:“还有谁不服本官,一并休息了吧。”
下面的官员你看我我看你,随即低头不语。
赵无极一看官员们全都认怂了,立刻哈哈大笑起来,衙门里传遍了他畅快的笑声。
太监张顺不在身边,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传令全城富户乡绅,每家派三十名护卫随本府追击襄阳王。”
衙役领命而去,襄阳城霎时间乱作一团。
虽然是个县城,但富户豪绅也不下百家,但富户与富户也是有差距的,像王凡这样的出三十人毫无问题,小户呢?
不少人开始串联,“天高三尺”的梗变成了有鼻子有眼儿的“事实”。不用王凡推波助澜,满城皆知。
赵无极当然听到了这种传言,他只是冷冷一笑,既然你们说我刮地皮,那我就刮给你们看。
于是又下了一道命令,让襄阳的富绅每家捐献千两白银,协助朝廷捉拿襄阳王,拒捐者以襄阳王同流审查。
此令一出彻底落实了刮地知府的名头,开始有人给京里的同窗好友写信,也有人在城里散播招募青壮打仗的传言。
城里的人家开始有人反悔,报名的开始称病不出,也有人逃去乡下。
赵无极开始派衙役登门逼迫,有的人家不愿得罪知府便妥协了,也有强硬的。
有的富户凑不齐三十人的护卫只好花钱雇佣,一时间襄阳“丁”贵!
这日衙役捕快百多人围在伯爵府门前,差役上前叫门,门房开门后问明情由便飞快的向府内汇报。
王凡也不出门,只叫仆役抬出一口木箱放在门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