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好奇询问帝女,第五代心斋,因何缘故很早就死去了。
“当时,新成仙的大虞人皇、小剑阁的剑宿等中古仙,等了很多万年,终于等到下一个心斋出世,他被拔苗助长,用来对付留在尘世的上古仙们。”帝女开口道。
陈宣闻声一愣,青霄仙阁中那个好说话,性格识趣的暮年人皇,后来,竟成了伐上古仙的领军人物?
“后来呢?”
“心斋成真君的那一天便死了,中古大乱落幕,最终双方以两败俱伤收尾。”帝女轻声道。
“好惨。”陈宣评价道,第五代心斋命运很悲惨,听起来比他倒霉一百倍,简直就是一具毫无自由的提线木偶。
“自那之后,活下来的列仙们,收拾了残局,并开始大范围神隐,最后一批离去的列仙,兴建起了仙宫飞升台。”
帝女说着,顿了一下,道:“若非部分至尊天们隐世时,篡改修道法则,人皇这些人物中,有些并不比古圣贤逊色……他们或许可以更上一步。”
那是一个极为璀璨的大时代,不仅正统修炼路,万教争鸣,甚至连天命者中,都出现了截天命、两界主等数位列仙。
陈宣感慨,那些中古人物果然不凡,毕竟,帝女这种见过亲眼至尊天的人,依旧对大虞人皇这些人物,有如此高评价。
但天命两界主已然转世,有人将之练成了一颗仙级天命丹?有人借她成就至尊了?
“第六代心斋,似乎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出名,那个时代很平静。”帝女继续谈论其他心斋的事迹。
“老六,原来是个藉藉无名之辈。”陈宣点头道。
并非每代心斋都灿烂,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毕竟,倘若每个心斋都不凡,那么,即便无缘列仙,世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多轻视心斋的人。
但他诧异的发现,帝女谈及第六代心斋时,神情反而严肃了几分,并带着一丝疑惑。
“怎么了?”陈宣问道。
帝女看了他一眼,斟酌语气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无名者不一定无能,也有可能……前人皆败,唯它成功,这一代是最优秀的心斋。”
陈宣微愣,旋即恍然,明白了帝女娘娘的意思:“难不成老六,还真是个老六啊。”
“心斋出世,必是大乱年代,但第六代心斋的年代,却很平静。”
“或许,他提前将本该祸害尘世,引发浩劫的那些祸乱根源,全部灭掉了,阻止了大乱发生……”
帝女顿了一下,笑道:“当然,更可能是神隐的大人物们,发现心斋出世,于是直接合力下凡,将包括心斋在内的所有尘世练炁者,全部平掉了。”
处理麻烦的最简单方式,便是直接解决会引发麻烦的人。
这种大手笔的事情,很有可能发生,且概率不小。
两人继续谈论,但近古的第七代、第八代心斋事迹,帝女便不知情了。
“中古时代后的大荒之野,彻底失落,山鬼娘娘难以来此地了。”
陈宣闻声久久未语,心中反复划过前面几代心斋的事迹,并整理时间线,归纳前辈们的成就。
第一代:山海时代,绝顶列仙,打碎山海经,领头开启了道祖、帝尊们征战山海的大战。
第二代:诸事不详。
陈宣对这位老二前辈,其实非常感兴趣:“可惜诸事不详,帝女娘娘都不太清楚,只猜测这一位心斋,应是打破禁咒,修成了列仙。”
此事其实有些恐怖。
因为帝女那时还是列仙,且性格比较活泼好动,但完全不知“老二”的具体事迹,像是有一只大手,将其的所有事迹都抹掉了。
第三代:上古末期,列仙,心斋天主人,成为列仙没多长时间,就遭遇大恐怖。
“据说是神隐的古圣贤,逆光阴长河斩了它……那是至尊天们,在世上最后一次显露神威。”
但陈宣认为这只是凭空推测。
因为,至尊天动手,下位修士无法观测,只能依靠想象力去猜。
虽然世有列仙,但他们可没陈宣的心斋,估计是难有手段观测到至尊显威。
第四代:近仙大真君,世称“太墟第一天魔”,引发中古大乱的罪魁祸首。
第五代:被强行培养到真君层次,为中古仙人们手中的棋子,一件合格的兵器……悲剧。
第六代:中古末期,藉藉无名,诸事不详。
“而最后的两位心斋,距离我的时代就很接近了,都是近古仙宫时期。”
陈宣心道,帝女不知它们事迹,他却知晓一些不知真假的信息。
第七代:近古开端,仙宫刚刚出世的那段岁月。但藉藉无名,只有一些地方神话中,有其只言片语记载……争夺真君席位时,陨落于一位敌对神游的大战中。
第八代:小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