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如何拯救德意志 > 第250章 和平与科学

第250章 和平与科学(2/3)

 “没有,已经结束啦。”

    听到从书房外传来的路易丝那妩媚的声音,汉斯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生养众多,遍布大地。

    嗯,是时候践行圣经的教诲了。

    .....

    “欢迎您,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帕妮(pani,夫人)。欢迎您回到祖国波兰!”

    “感谢您的盛情接待,毕苏斯基总理。”

    就在汉斯专心致志地投入第二代产线的同时,在刚刚重获独立的波兰,一位对某些人而言甚至比汉斯口中的科学家更为知名的女性,在祖国人民热烈的欢呼声中,时隔数十年,终于归来。

    她的名字是玛丽亚·萨洛梅娅·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alomea Sk?odowska-curie)。

    对于我们而言,她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居里夫人。

    “小时候我从未想过,竟真能亲眼见证波兰的独立......如今竟还能受到如此盛大的欢迎,实在让我受宠若惊。”

    “哈哈,您以一介女子之身,在遥远的异国成就了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伟业。恕我直言,眼前这番欢迎恐怕还远远不够表达我们的敬意。”

    听着毕苏斯基这番发自肺腑的话,居里夫人似是想起了过往种种心酸与磨难,不禁拭去眼角的泪水。

    她曾倾尽所有,为挚爱丈夫的祖国法国,毫不吝啬地给予支持与奉献,但法国给予她的,却是冷漠至极的排斥与无情的羞辱。更因波兰在战争中“投向”德国之故,她甚至成了被人投掷石块的对象。

    对于将法国视为第二故乡的她来说,那是无法承受的现实。

    最终,在战争刚刚结束之际,她下定决心,彻底离开法国,并付诸行动。

    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忍耐已达极限,更因为即使战争结束,那些沉浸在仇恨中的人依旧没有放过她。留在法国,只会招致更多的折磨,甚至可能危及她与两个女儿的安危。

    为了人身安全,她别无选择。

    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离开了曾经因留学而踏上的法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波兰。

    而波兰,则用举国上下的热情,迎接了这位游子归来。

    那盛大的欢迎,几乎一瞬间便洗去了她这些年来所受的屈辱与冷待。

    “原来......妈妈是这么了不起的人啊。”

    “真是想不到呢......”

    两个女儿,长女伊雷娜·居里和更为人熟知、英名“伊芙”的次女,直到亲眼见证这一切,才真正意识到母亲的伟大。在法国政府长期冷遇之下,她们从未料到,母亲竟然是如此尊崇的人物。

    不过,作为波兰的独立英雄、如今新生的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总理,约瑟夫·毕苏斯基如此盛大地欢迎居里夫人,除了出于真挚的敬意,也有着更为现实的考量。

    众所周知,战后德意志帝国在“凯撒帝国”的旗帜下成为欧洲霸主,而波兰与波罗的、乌克兰等国一样,得以在德国的帮助下重获独立,并接受霍亨索伦家族的君王,成为其麾下的一员。

    ‘可我们波兰,没理由被当成什么乌克兰或波罗的那种货色一样对待。’

    就拿乌克兰,还有组成波罗的王国的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来说,这些地方,哪怕追溯到遥远的过去,曾经像波兰-立陶宛那样以独立国家之姿屹立过吗?

    没有,从未有过。

    因此,毕苏斯基希望波兰能在德意志主导的关税同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虽说无法取代德国的一人之位,至少也得是紧随其后的第二,退一步也要稳居第三。

    这也与新生波兰-立陶宛联邦所面临的现实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波兰在大战中吞并了不少前俄罗斯帝国的土地,而那些想要复仇、夺回失地的俄国布尔什维克们,迟早会与波兰一战。

    然而,波兰与俄罗斯在基本国力上差距太大,若无德国的军事支援,根本无从抗衡。

    这不仅是波兰的处境,也是乌克兰、波罗的,乃至波罗的海彼岸的芬兰所共有的难题。

    正因如此,为了争取来自德国的最大援助,波兰必须提升自己在凯撒帝国内的地位。

    而这,就需要更多的“国家威信”。

    ‘看看人家波罗的和乌克兰,早已为了争取在关税同盟中的主导地位而蠢蠢欲动。咱们波兰怎么能落于人后?’

    这便是毕苏斯基如此盛情款待居里夫人的原因之一。

    这位第一位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化学奖的女科学家,其存在本身,就足以象征波兰的荣耀。

    更何况,她的归来,也可能推动波兰科学界的整体飞跃。

    “来吧,该动身了。国王陛下与王后正等着您呢。”

    当然,即使抛开所有政治因素不谈,作为波兰孕育出的伟大科学家,她也理应获得如此礼遇。

    这是波兰-立陶宛的幸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