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萧雷的算学进步神速,解题思路常常出人意料。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夫子连连赞叹,看赵小雨的眼神充满了欣赏,“大树啊,你这闺女,可惜了……”
是个女儿身,若是男子,凭这脑子,考个秀才甚至举人,或许都不在话下。
赵大树却浑不在意,反而挺起胸膛,“不可惜不可惜!我闺女这样挺好!以后能帮衬雷子,把日子过好,比啥都强!是吧闺女?”
赵小雨也笑了,“爹说得对。夫子,您再尝尝这绿豆糕,刚出锅的。”
夫子拿起一块绿豆糕,心情复杂地吃着。
又聊了一会,萧雷带着夫子去了书房,叫上了赵小雨。
有他在,媳妇就不算与外男独处。
书房门开着,里头的人聊的热火朝天。
傍晚饭后,夫子便起身告辞,他得回去好好消化一下刚才学到的“妙法”,顺便……得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对“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看法了。
送走夫子,赵大树美滋滋地逗着鸟,对闺女说:“看吧,我就说我闺女厉害!夫子都看傻了!”
“谁厉害都没你和娘厉害,生了这么能干的闺女,是吧?”
“对对对,我和你娘最厉害,哈哈哈……”
宋氏笑骂他臭不要脸,梨花凑过去问她厉害不?钱老头笑呵呵的看着他们嬉闹,这才像个家。
目光嫌弃的看着一旁木头桩子一样的孙子,少年老成真难受,自打来福爹娘走后,他就没享受过儿孙绕膝撒娇的快乐。
不过……
在赵家兴许他性子能慢慢转变点。
夫子回到书院后,更加勤快的跟萧雷请教算学方面的问题。
而对于萧雷的弱项,八股文,他也上心的很,午休时间两人经常躲在书院角落,夫子给他补习。
短短一段时间,班里的人明显感觉这两人进步明显。
不是单科,而是所有科目,一时间紧迫感上升,他们不止被后来者追上了,甚至还被后来者超越了。
这怎么能行?
这个班的学生不自觉的内卷起来。
夫子和萧雷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一心自己卷自己的。
“大树啊,我们是不是可以回村抓河葫芦了?”
赵大树身子顿住,他昨天跟闺女商量好了他们俩去,闺女不去不行,一路捡一路回村能捡不少。
可如果老爷子跟着去怕是会有诸多不便。
“老爷子,你现在是享福的年纪,就别回去捡了吧。”
“对啊钱爷爷,来回赶路实在太辛苦,要不你就在府城捡吧。”
府城内捡了老娘会做,熬成河葫芦酱就好了。
“村里人不矫情,一路都是坐马车,咋不能回去了。”
“不是钱爷爷,家里得有个大家长坐镇,爹走了你不得守着家,再说府城多大啊,光是府城捡的能少?
村里好几家人在你还跟他们抢河葫芦干啥?以前你们不都可惜府城这里的东西浪费了,现在全归你还不好?
每日你带着人出去捡,我娘带两个人收拾,若大的府城不比村里赚的多?
爹回去因为我们得送货得去卖,不看着不放心。”
钱老头想想也是,府城那么大,周边全是村子,还不用跟其他人分,他回去岂不是还得抢走别人的份额?
毕竟再多其他几家都能捡完。
府城的河葫芦却真的放着浪费了。
至于大树回村是必须的,因为他们得回去收货制作。
“成,大树你回去吧,我给你守着家。”
“辛苦老爷子了。”
艾玛总算劝住了,多怕他非得跟着。
“你打算啥时候回去啊?”
“过阵子吧,等河葫芦长大些就回去,中秋可能不能在家过了。”
“多带点人,一路上好有个照应。”
赵大树神秘一笑,人多有啥用?“我跟小雨两个人走。”
“啥?”
钱家爷孙傻眼,就他们父女走?萧雷幽怨,媳妇刚来才多久又要回村,等她回来怕是已经是冬季,过年时候还要回村,媳妇半年时间全在路上跑了。
“你疯了?就你们俩回去干啥?”
“家里不是留了人。”
“不是,这也得带十来个回去吧,路上安全点,再说了你不带车夫自己赶路啊?”
“对,我就打算自己赶路。”
钱老爷子觉得他有点病,“大树啊,想体验生活也不是这么个体验法,小雨还在呢,你考虑一下她感受。”
“我觉得爹赶车挺好的。”
这父女俩,要说没点毛病他都不信。
“小雨啊,赶路很辛苦的,再说了你们一路上没个人照应,你娘也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