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训练场上练的再好,也不如战场中打上几仗。
想要新军变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实战是最好的方法。
但如今大汉承平,刘平并没有找到什么练兵的机会。
若是李自成等人被逼上绝路的话,山西倒是个不错的练兵场……
秋日的到来,备受瞩目、又让人期待已久的大汉秋试终于开始。
河南、山东、北直隶一带的书生和屡考不中的老学究们都在摩拳擦掌,祈祷这次秋试能高中,入了大汉朝廷当官。
可就在九月十五日秋试之前,朝廷所发的一道圣旨引发了轩然大波……
山东宁阳县,素有才名的张生很是得意。
张生今年十六,从四岁开始便能吟诗作对,在当地有神童的称号。
饱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后,连中童生、秀才的张生对自己更加的自信。
今年是张生的第一次乡试,只要考中便能成为人人羡慕的举人老爷了。
因此,在前去县衙看乡试榜文的路上,不少遇到张生的百姓,皆是出言恭维。
张生一一还礼,脸上的得意之色更为之甚。
直到了县衙门口,张生却发现一个熟悉的同窗惨嚎着大叫,然后拼命推开人群朝外面跑去。
张生一把拦住了同窗,忙出声问道:“吴兄,究竟是出了何事,你为何如此惊慌失态!”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
“没有什么乡试、府试、县试了,当今朝廷开了个什么秋试,不仅分科取士,还不论以前的功名!”
“这是好事啊,既然这秋试直接考中就能入朝为官,不比以前好多了,吴兄为何如此啊?”
张生露出了笑容,虽然他也很惊愕没了乡试这件事,但总体上觉得这秋试还是不错的。
毕竟以前在大明的时候,乡试过后还有会试和殿试。
那种激烈的竞争程度,便是富有才名的张生也不敢保证能高中。
“诶!张兄你自己去看看吧,当真是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
同窗大笑了起来,犹如得了失心疯似的离开了县衙。
被同窗这样一搞,张生的心中也变得忐忑不已。
待挤进了人群,张生看清榜文上的字后,竟差点直接晕了过去。
“分科取士,共分为工科、户科、兵科、农科、商科、礼科、刑科、吏科、学科共九科,想要参加的考生,不论以前的功名和身份,只要识得字与通晓各科之事的,皆有机会被朝廷录用……秋试七日之后在各县的府城举行,望各位考生珍惜此次的机会!”
“不考啦!不考啦!”
“谁爱去考谁去考,这简直就是对我等读圣贤书之人的侮辱!”
“说的好,只要大家都不要去考,朝廷一定会改规矩的!”
看榜文的书生文士们群情激愤,更有甚者指着县衙的方向大骂:“一定是有奸贼蒙蔽了陛下,要不然怎会有如此荒唐之事!”
张贴榜文的衙役赶忙出来维护秩序,将企图过来撕榜文的书生赶走。
张生站在旁边已经愣住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就为了这一次能高中。
十几年的努力,难道就这样付诸东流了吗?
正在这时,后方突然响起了一声大笑声:“我今年都三十有四了,当年考了五次秀才都没中,幸好在商铺里学得了一身算账的好本事,这商科的考试我是去定了!”
说话的那人是个中年胖子,看着胖子身上穿着的商贾衣服,一眼便知他是做生意的人。
此时此刻,张生终于能理解为何同窗如此崩溃了。
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竟有可能比不过这个通晓商事的童生,这让读书人怎么能接受啊?
张生也有些崩溃了,看着人群骂骂咧咧的散去了不少。
张生又将目光投向了“学科”这一栏目。
“学科,旨在教书育人,通晓经书文集之士当优先录用……”
“或许这学科,便是我的机会!”
张生好似在绝望之中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头也不回的便走向县衙。
张生进了县衙报名的地方,却意外的发现写着“学科”牌子的报名处已经人满为患。
最让张生感到意外的是,方才骂的最凶的那人也在前面兴冲冲的报名。
“张生,宁阳县柳条胡同、第二家生人”
“拿好你的木牌,七日之后凭借此牌去府城考试”
张生的报名很是顺利,看着手上这一块小小的木牌。
张生将其抓的紧紧的,自己的前途可都在这木牌上了。
张生正打算回家,刚出了县衙的门,却瞥见了方才那人依旧在榜文四周叫喊:“大家都别考了,天底下哪有这般的分科!”
人群被他鼓动,骂骂咧咧声中,一批书生便相继离开。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