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篡明:从边军一队官开始 > 第145章 昏招频出

第145章 昏招频出(1/2)

    “谢大人救命之恩啊!若不是大人您及时率兵来救,恐怕我等手无缚鸡之力之人就要成为那建州鞑子任意门驱使的牛马啦!”

    人群之中,一名中年人颤巍巍地开口说道,只见他满脸感激涕零之色,有些浑浊的双眼中闪烁着泪光。

    “是啊,大人!今日全靠您领兵来救,才让我们得以逃脱这一劫难呐!”另一个中年男子也跟着附和道,一边说着还不停地朝着刘平磕头作揖。

    此时,只见乌压压一片的百姓们纷纷齐声高呼:“多谢大人救命之恩!多谢大人救命之恩......”他们整齐划一地跪在地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刘平的深深敬意。

    然而,望着眼前这一幕,刘平的心中却没有丝毫欣喜之情,反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与苦涩。

    因为他深知建奴给百姓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和痛苦,虽然自己此次成功解救了他们,但又有多少无辜之人已经命丧黄泉?

    想到未来建奴的几次入寇,刘平不禁暗暗握紧了拳头。

    “我有生之年,必要提三尺之兵,行那捣巢覆穴之事!”

    于是,便感慨的道:“诸位都莫要拜我,本镇乃是大明的军人,保境安民本是我辈之职责,今日让诸位遭此大难,刘平已是愧疚不已,哪敢再受诸位一拜!”

    说罢,刘平已经躬身向着人群行了一礼。

    身后三千多关宁骑兵一一如是,满怀愧疚的向众人躬身。

    百姓之中是痛哭流涕,口中更是赞扬这位刘大人是个难得爱民的好官。

    带着十几万人踏上归途,刘平本就不足的兵力显得更加的单薄。

    无奈之下,刘平只能让何可纲和秦冕二人领骑兵们在前面开路。

    而唯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建奴溃逃之时并没有将十几万人的口粮一把火烧掉。

    这些粮食的数量足够济尔哈朗押着百姓们回到辽东,此时却是便宜了明军。

    这样连赶了七八日的路,倒是没有饿死一个百姓。

    终于,直至于入关之时,前方宣大骑兵的哨骑来报:“已于遵化三营屯附近发现我军大营,领兵大纛正是孙阁部”

    听闻此消息,一路之上小心防范的刘平才松了一口气。

    虽然阿敏那个家伙的确是个无赖,但到底是后金的四大贝勒之一。

    况且目前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若是他真的不顾明军围攻救援济尔哈朗部,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不过得到了孙承宗已带兵赶至遵化的消息,刘平便已知阿敏依旧在困守死城。

    “加快速度,须要在明日子时之前赶至三屯营!”

    下了军令,明军的整支人马提升了不少的速度。

    但十几万人的赶路,总是显得有些拖拖拉拉的。

    ……

    第二日下傍晚时分,刘平所部赶至三屯营。

    才至营门口,刘平便发现了有一点不对劲。

    明军的守营军卒个个是面露菜色,士气很是低落。

    暗道一声大事不妙,刘平便知肯定是朝堂上面又发生了变故!

    “刘少保,孙阁部有请!”

    来报的亲兵行了一礼,便领着刘平直入中军大帐之中。

    还未进帐中,刘平听见了几个熟人的声音。

    不过暗暗观察下帐外亲兵的脸色,都是无比的晦暗。

    “梁庭栋那狗贼,竟能如此行事,视军机大事如儿戏!”

    满桂不忿的拔出佩刀,狠狠的劈在了一边的木凳之上。

    “诶,如此误国,焉能掌兵部之大权!”

    上首坐着的孙承宗花白胡须都在颤抖,显然已经失望到了极点。

    “刘少保到!”

    亲兵一声通报声,将众人的思绪拽了回来。

    已几人分别见了礼,当听闻刘平顺利解救了十几万百姓消息。

    孙承宗这才露出了笑意道:“少保此功,不亚于永定之大胜!”

    “阁部缪赞了,还请告知本官到底出了何事,为何军中士气如此低落?”

    闻此,孙承宗的脸色更加不好看。

    终是身旁的卢象升一叹,告知了刘平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按照兵部的一个规矩。

    第一日兵部开发了行军的命令,户部所发粮饷会于第二日大军到达驻地时发来。

    可“天才”的兵部尚书梁廷栋竟想出了一个卡bug的毒计。

    促使明军每天都在调动之中,调令竟是一天一封。

    搞得军卒是疲惫不堪,户部也就省了发饷之事。

    长此以往,明军士卒不仅拿不到饷银,还要忍受兵部的随意调动。

    能不哗变都算好的了,哪里还有什么士气可言!

    “奸佞误国!奸佞误国啊!”

    说及至此,孙承宗的眼中都是悲愤之意。

    这位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大人,不仅一边要安抚十几万嗷嗷待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